市集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酒香与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画。
他想起叔父敖烈临终前的叹息,忽然明白,所谓的家国,从来不是冰冷的疆界,而是这些冒着热气的酒坛、暖烘烘的炉子、孩子们冻红的笑脸,是百姓们在寒冬里互相取暖的心意。
瑞国都城的深夜,林羽和苏婉还在翻看《双邦俗志》的手稿。
林羽提笔在扉页写下“俗异心同源,艺通情自近”
,苏婉则在旁边画了朵小小的瑞云与焰灵花。
“陛下,你看这书里的故事,多鲜活。”
苏婉指着“李大叔用云罗锄头换瑞国镰刀”
“张奶奶教瑞国农妇腌焰灵花酱”
的篇章,“比史书上的记载动人多了。”
林羽点头:“史书记录的是大事,这些故事记录的是人心。
人心齐了,再大的事也能成。”
他望向窗外,雪光映着宫灯,一片安宁,“明年开春,朕想再去云罗看看,看看酒坊学堂建得如何,看看孩子们的《双邦俗志》能不能编成歌谣。”
苏婉笑着应道:“好啊。
我还想学着酿‘双春酒’呢,等酿好了,咱们请张奶奶、赵师傅他们来宫里,一起尝尝。”
云罗的雪夜里,赵老根的酒坊还亮着灯。
他和孙师傅正盘算着来年的新酒配方,案上摆着几样新物件:瑞国的麦芽、云罗的野枣,还有阿禾送来的新摘的焰灵花蜜。
“孙老弟,明年咱们试试用联艺坊的酒糟做酒曲,说不定更香。”
赵老根蘸着酒液在桌上画着配方,眼里闪着光。
孙师傅点头:“再让秦木匠做些新酒坛,刻上孩子们的诗,既好看又有意义。”
属于林羽与三千嫔妃的故事,在这飘雪的冬夜里继续书写。
而瑞国与云罗的土地上,酒坊的酒香、学堂的书声、联艺坊的锤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抵御严寒的暖歌。
这歌声里,有炉火的温度,有佳酿的醇厚,更有两国百姓在岁月里沉淀的情谊——像这“双春酒”
一般,越陈越香,越品越暖,直到将整个寒冬都酿成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