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唐将黄君汉西济州大捷,打开王世充洛阳政权北部门户(3 / 4)

投唐的心思?”

张镇周猛然抬头,眼眶发红,道:“末将跟随郑王七年,虎牢关血战窦建德时,身上十一处箭创皆在胸前!如今殿下这般猜忌,岂不令将士寒心?”言毕,遂起身指向城外,继续说道,“唐军水师昨日已抵孟津,黄君汉亲率五千精骑沿太行山南下。敢问殿下:若西济州失守,洛阳北门洞开,届时谁来担这亡国之罪?!”

王玄应不由愣住,语气稍缓,说道:“好个老忠臣!既如此,孤且问你,城中可战之兵尚有几何?弩箭、火油储备如何?”

张镇周闻言,一时语塞,长叹一声道:“能执戈者不过五千,半数染了疫病。箭矢仅余三万支,火油……上月已尽数调往慈涧支援单雄信将军。”说完,老将突然跪地,“末将斗胆请殿下速返洛阳,奏请郑王与夏王(窦建德)结盟!若再拖延,只怕……”

王玄应听到此,暴怒拔剑,怒道:“住口!窦建德那田舍奴觊觎中原久矣,与其联盟无异于引狼入室!尔等武夫岂懂庙堂大略?”说着,他把剑锋划过城墙砖石,火星迸溅,“听着:死守西济州至五月初五,届时必有援军自河阳渡口来援!若再言退,莫怪军法无情!”

张镇周惨笑起身,正色道:“殿下可知河阳渡口三日前已被唐将史万宝攻占?所谓援军,不过是画饼充饥罢了。”“嘡啷”一声,他解下佩剑掷于地面,立目道,“末将头颅在此,殿下随时可取。只是城破之日,望殿下莫忘今日之言!”

据史载,太子玄应'性严刻,多权诈',这一性格特质在武德三年的西济州攻防战中体现得尤为显着。当守将张镇周具陈'城中疫疠横行,矢尽粮绝'之危局时,王玄应非但未调度洛阳存粮支援,反以'五月初五河阳援军'的虚妄承诺相胁迫。这种'以诈驭下'的统御方式,恰与王世充'性猜忌,信巫祝'的执政风格形成权力结构的代际传承,暴露出郑政权末期军事指挥体系中的致命裂隙,上层决策者通过制造信息茧房维系权威,基层将领则在认知迷雾中陷入战略瘫痪,这也是此战必败的因果。

在郑太子王玄应与守将张镇周不愉快的对话中,怀州总管黄君汉已率精锐水师悄然抵近西济州城下。这座控扼黄河渡口的要塞,此刻正飘荡着焦糊与血腥混杂的气息。

此战的战略棋局早在三个月前已然布定。李渊称帝建唐两年间,中原仍陷于王世充郑政权、窦建德夏政权与刘武周等势力的割据混战。秦王李世民击溃刘武周后,唐军锋芒直指洛阳,而黄君汉所辖的怀州(今河南沁阳)恰如楔入郑国北境的利刃。西济州(约今河南孟州西)作为王世充政权在黄河北岸的最后据点,囤积着二十万斛粮草,维系着洛阳与河北的脆弱联系。

《读史方舆纪要》载其城“夹河而筑,引沁水为壕”,张镇周率八千守军据险而守,城头郑字大旗在河风中猎猎作响。

四月上旬,黄君汉遣斥候探得关键情报,王世充主力被秦王李世民牵制于洛阳西郊,河北窦建德正与罗艺缠斗幽州,西济州已成孤悬之局。遂决意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

他命步骑每日于北门击鼓佯攻,亲率两百艘艨艟战船自沁水顺流东下。据《资治通鉴》载,四月二十五日夜,唐军水师借月色掩护抵近城南水门,先锋张夜叉率死士以铁钩攀城,瞬息斩杀守垛士卒。郑军仓促点燃烽火时,南门瓮城已落入唐军之手。

张镇周闻变疾驰城头,这位身受箭创的老将展现出惊人决断。他急调弩手封锁城墙马道,同时下令焚毁城南粮仓阻断唐军攻势。冲天火光中,郑军以沸油泼浇登城云梯,唐军首波攻势受挫。

黄君汉旋即改变策略,命水军截断城西漕运,又遣轻骑焚毁城东三十里处的浮桥。至四月二十六日,西济州彻底沦为孤岛。

困局中的郑军显露出惊人的韧性。张镇周将仅存粮草集中配给弩手,士卒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