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世民所说黎阳仓之战是黄君汉在公元617年成名之战,当时他率八百轻骑穿越瓦岗军防线,仅用三日便夺取存粮三百万石的隋朝第一大粮仓,此战类比韩信暗度陈仓,以此历史映射鼓励这名老将;以\"探囊取物\"形容昔日战功,既彰显对老将的尊重,又暗示此战难度低于当年,实为心理战术消除将领畏战心理;此外,西济州与黎阳仓同属河内粮道枢纽,李世民刻意强调两战相似性,实为引导黄君汉复用其擅长的\"断粮战术\"。
这番激将法让年过五旬的黄君汉毫不犹豫的亲率三千死士泅渡冰河。
当时,黄君汉按剑而答:\"秦王既知汉善取仓廪,安知某不能断人咽喉?\"此言将\"取粮仓\"的物资战提升为\"断咽喉\"的要害战,暗示要彻底摧毁郑军指挥系统。
接着,黄君汉掏出怀中王屋山舆图,指道:\"昔取黎阳借火攻,今破西济当用水计\",暗指其欲引济水倒灌郑军大营。紧接着,黄君汉当场割袍立誓道:\"若五日不破轵关,愿悬首军门\",展现其破釜沉舟之志。
这场对话实为唐初军事智慧的经典浓缩,李世民以史激将,黄君汉以谋应和,最终黄部果然掘开济水支流淹没郑军营垒,使王玄应三万大军溺毙者过半,堪称中国古代\"心理战+地理战\"的完美结合。
黄君汉自武德二年(619年)起任怀州总管,曾多次袭扰王世充辖区。其麾下兵力以怀州府兵为主,擅长机动作战。当时的王世充在洛阳周边广设据点,西济州守军约万人,依赖城防与黄河天险,但士气因长期拉锯战而低落。
当黄君汉率领的唐军玄甲铁骑踏破济水浊浪,西济州城头,郑国太子王玄应扶着箭垛的手指蓦然收紧,甲胄下尚未愈合的伤口隐隐作痛。半月前慈涧血战的场景犹在眼前,罗士信那杆丈八马槊破空而来,若不是亲卫以身为盾,此刻他早该躺在邙山北麓的乱葬岗。此刻城下翻涌的唐军战旗,倒与那日贯穿肋间的槊锋寒光如出一辙。
王玄应转身看向身后的守将张镇周,冷笑道:“张将军,父王遣孤来此,可不是为了看你这城墙上的青苔!黄君汉不过一介莽夫,尔等拥兵八千,竟让唐军逼至城下,莫非连这曾经的怀州流寇都挡不住了?”
西济州守将张镇周的生卒不详,据零散史料推断,其大约生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出身关陇军事集团边缘家族。隋大业年间(605-618年)以骁勇闻名,初任鹰扬府校尉,曾参与征讨高句丽。隋末天下大乱时,张镇周在河南一带组织乡兵自保,后因王世充收编地方武装,于617年率部归附王世充。
公元618年,张镇周参与王世充江都兵变后的洛阳权力斗争,助其铲除元文都、卢楚等反对派,获封镇军将军,619年王世充称帝建郑,张镇周晋位左骁卫大将军,成为郑政权核心将领之一。
作为王世充麾下北方战线主将,张镇周主要活跃于黄河以北战场。公元619年秋,他曾率军两万与窦建德部将刘黑闼争夺黄河渡口,以火攻焚毁夏军粮船,迫使窦建德暂缓西进。此战展现其水陆协同作战能力。620年初,就已经与唐将黄君汉在怀州(今河南沁阳)交手,反复争夺,曾夜袭唐军粮道,焚毁粮草三千斛,延缓唐军东进。但终因兵力不足退守西济州。
张镇周听闻太子王玄应的责怪之言,赶忙俯首道:“殿下明鉴!唐军自二月起便截断沁河粮道,城中存粮已不足十日之用。末将上月连发六道急报至洛阳,恳请调拨援军,可至今未见一兵一卒…”
王玄应不由袖中拳头攥紧,拂袖打断老将话语,道:“荒谬!洛阳周边被二十万唐朝大军日夜围攻,连太仓的耗子都在啃甲胄充饥!尔等守将不思报效君恩,反倒推诿搪塞?”王玄应说着,突然逼近半步,压低声音道,“还是说……张将军已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