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便从马背上重重地坠落,昏厥在地。
营地中,原本激昂的氛围仿佛瞬间凝固,空气仿佛也变成了实质般沉重。
李密军队见主帅落马,加之战时过久,疲惫不堪,有畏战者口中声嘶力竭地呼喊:“将军不妙,快逃啊!”
就在这千钧一的危急时刻,唯有秦叔宝如同一头英勇无畏的猛虎,奋勇向前,带领贴身卫队迅挡在李密身边,用自己坚实的胸膛为李密遮挡着周围的危险。
秦叔宝大声高呼:“兄弟们,随我来保护将军!”
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充满了力量与决心。
秦叔宝借着高强的武艺,在敌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奋力地与敌人搏杀。
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力量和杀意,让敌人闻风丧胆。
在秦叔宝的英勇保护下,李密虽然身负重伤,但终于保住了性命,避免了被敌军俘虏的命运。
此时,战场上的气氛愈加紧张,双方士兵都像是被仇恨与恐惧驱使的野兽,拼死厮杀,鲜血弥漫,染红了大地。
一番激战过后,宇文化及的军队因无援军和后勤补给,渐渐露出了败相。
疲惫、恐惧以及不断的伤亡,让他们的士气大打折扣。
秦叔宝看准时机,召集残兵,激励道:“兄弟们,将军尚在,我们不能让将军失望,更不能让敌人得逞!
今日,我们要为了荣耀,为了胜利,也要拼尽最后一口气!
大家跟我冲!”
霎时间,瓦岗军士气大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再次奋勇向前。
在他们的顽强进攻下,宇文化及的军队终于抵挡不住,如丧家之犬般慌忙退兵,这场惨烈的战斗才暂时平息。
宇文化及狼狈地逃回营帐,心有余悸地说道:“没想到李密这般厉害,今日虽败,但我绝不愿善罢甘休。
我定要积蓄力量,卷土重来!”
战后,宇文化及退回汲郡求粮。
汲郡是西晋时期设置的一个郡,治所在汲县,即今天的河南省卫辉市西南,西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并存。
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豫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汲郡在其历史过程中多次变迁。
西晋时期,汲郡下辖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和朝歌县等六县。
北魏时期,郡治迁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后又迁回汲县。
隋朝初年废置,大业三年(607年)重新设立,治所在卫县(今浚县卫贤)。
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再度改为汲郡,治所仍在汲县,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卫州。
汲郡是许多历史名人的故乡,包括比干、姜子牙、汲黯和贺铸等。
汲城还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着称,如《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乡约,体现了当地社会文化和治理理念。
汲郡的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人物,如王宏,他在任期间积极劝课农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展。
汲郡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行政地位,其文化遗产和社会影响力也使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独特位置。
宇文化及为了达到目的,又派人前往对东郡的官吏和百姓严刑拷打,逼迫他们交出米粟。
那些无助的官吏和百姓们,在酷刑之下,眼中满是绝望,纷纷苦苦哀求:“将军啊,我们已经实在没有多余的米粟了,请您放过我们吧!”
前文我们曾经提及,东郡长官王轨实在无法忍受宇文化及的残暴统治。
经过一番商议后,王轨决定向李密请求投降。
他暗中派遣通事舍人许敬宗前去向李密表明诚意。
许敬宗见到李密后,诚恳地说道:“李将军,如今我们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