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宇文化及迫害,实在走投无路了。
在那无尽的恐惧与折磨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还望将军大人不记小人过,收留我们。
我们定当竭尽全力,为将军效力,以报将军的大恩大德!”
李密听后,微微颔,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欣然接受了王轨的臣服。
他微笑着对许敬宗说道:“如今局势多变,你等能坚守本心,归附于我,本将军定不会亏待你们。”
为了安抚归降之人,李密给予了他们重要的官职,让王轨担任滑州总管。
同时,李密还让许敬宗担任元帅府记室,与魏征一同掌管军中文书事宜。
此后的时光里,魏征和许敬宗共同为李密的军队撰写着重要的文件,策划着战略与战术,两人皆成为了隋唐时期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之人。
不仅如此,时年七十六岁的房公苏威此时也在东郡。
他看到其他人都已投降李密,考虑再三,便也跟随众人一同投降了李密。
苏威(542年-6年),字无畏,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北周至隋朝大臣,西魏度支尚书苏绰之子,大冢宰宇文护之婿。
苏威在隋朝初年备受重用,历任要职,力主减轻赋役,并主持修订隋朝法典《开皇律》。
然而,由于结党营私等问题,他多次被罢免,最终病死于长安。
苏威出身京兆武功苏氏,世家名门。
他五岁丧父,悲哀如同成年人,表现出早熟。
北周时期,苏威继承美阳县公的爵位,任郡功曹。
大冢宰宇文护礼遇他,并将女儿新兴公主嫁给他。
然而,苏威见宇文护专权跋扈,恐怕灾祸连累自己,于是逃到深山中隐居,以读书为乐。
隋文帝杨坚掌握北周实权后,高颎向杨坚推荐苏威,杨坚也一向看重他的名望,于是召他入府。
苏威到相府后,杨坚与他交谈后十分高兴。
不久,苏威得知杨坚有篡位计划,于是逃归故乡。
高颎请求追回苏威,杨坚说道:“此不欲预吾事,且置之。”
杨坚称帝后,立即征召苏威,封为太子少保、邳国公,不久后还让他担任纳言、民部尚书。
苏威力主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与民谋福祉,隋文帝大多听从他的建议。
苏威与高颎共同执掌朝政,成为“四贵”
之一。
他多次参与朝政决策,负责修订《开皇律》,为法制整备做出重大贡献。
苏威还曾多次担任尚书右仆射、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等职,政刑大小均参与筹划。
开皇十二年(592年),苏威因儿子苏夔与国子博士何妥议论宫中音乐制度,遭到弹劾,被指结为朋党,免除官爵。
一年后,苏威恢复官爵,但不久后再次被罢免。
隋炀帝即位后,苏威依然活跃在朝堂之上,但已经得不到重用。
隋炀帝被杀后,苏威被宇文化及任命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宇文化及失败后,苏威归顺李密,李密败北后,他又投靠王世充。
王世充称帝后,苏威被任命为太师。
唐朝建立后,苏威请求拜见秦王李世民和唐高祖李渊,均遭拒绝。
武德六年(6年),苏威病死于长安,享年八十二岁。
苏威为人清廉,克己奉公,为官期间多有贡献。
然而,他过于恋权,度量有限,多次因结党营私等问题被罢免。
但苏威在隋朝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政治才能和法律贡献对隋朝的法制建设和政治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威投靠李密之时,李密对苏威身为隋朝大臣的身份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