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为优厚的安排,却引起了一个人物的强烈不满。
此人正是当时在朝中风头正劲、野心勃勃的王世充。
彼时,皇泰主杨侗为了缓和局势、借助各方势力达成平衡,对李密采取了一系列看似示好与拉拢的举措。
不仅对李密许下诸多承诺,更是赐予他一系列荣耀封号,旨在以这种方式笼络李密,让其为东都洛阳的稳定效力。
可这样的安排,却刺痛了王世充的神经。
王世充本就对东都的实际权柄有着强烈的野心,一直妄图独揽大权。
他深知李密若因这些优厚待遇而心向杨侗朝廷,必然会成为自己争夺权势的一大阻碍。
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在这样的局势下,王世充对朝廷这般看似讨好李密的行为深感愤懑。
于是,在一次朝廷的聚议场合中,王世充脸色一沉,作色对起居侍郎崔长文说道:“朝廷官爵,岂能如此轻易地授予贼寇,这些贼子本就与朝廷作对,如今却予以高官厚禄,其真实志向究竟欲何为邪!”
王世充此言论一出,在场众人皆心中一凛。
崔长文等人虽不明其深意,但也不好妄加揣测。
此时,朝廷中另有一派势力,如元文都等人,也察觉到王世充对朝廷此番安排的异样态度。
再加上此前王世充与李密之间便有着诸多过往的战争纠葛,彼此之间矛盾重重,此时便更疑王世充此番言论背后另有深意,怀疑他欲借助洛阳城作为据点,去响应当时同样对朝廷构成威胁的宇文化及。
自此,王世充与皇泰主杨侗主政下的元文都等势力之间,嫌隙暗生。
然而,双方在表面上却依旧维持着一种看似和谐的关系,互相弥合、假意亲善,却都将彼此间的防备与算计深藏于心,一场暗流涌动的政治博弈,就此悄然展开。
公元618年七月,骄阳似火,暑气蒸腾。
在这看似平常却又暗潮涌动的时节,皇泰主杨侗多少已察觉王世充势力的威胁,为了稳定局势,维护自身统治,他派遣大理卿张权、鸿胪卿崔善福作为使者,带着诏书前往赐予李密。
张权、崔善福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抵达李密大营。
营地内气氛颇为严肃,众将士严阵以待。
张权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捧出诏书,递向李密,恭敬地说道:“李将军,卑职奉皇泰主之命,特来向将军宣读诏书,请将军过目。”
李密面色沉稳如山,不骄不躁。
他接过诏书,目光缓缓扫过那密密麻麻的文字。
诏书内容大意如下:“今日以前,吾等皆历动荡,家国动荡,苍生涂炭;自使者来后,彼此当坦诚相待,放下前嫌。
如今七政之务,关乎社稷,正待君匡佐;北伐之举,亦委君指挥,望君能担此重任,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诏书中“今日以前的事情,全部一笔勾销”
表明杨侗愿意放弃对李密过去所有行为的追究,体现了他对李密的宽恕和和解的意愿。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缓和双方的关系,也为李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台阶。
诏书中“军队的重任,就依靠你来负责,攻伐的事情,就交给你指挥”
明确表达了杨侗对李密的信任和倚重。
他将军事重任和攻伐大权委托给李密,显示出他希望李密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他效力,共同对抗外敌宇文化及。
诏书还提到“彼此通怀”
,意味着杨侗希望和李密在未来的行动中保持紧密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当前的危机局势。
这不仅是对李密的信任,也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关于“如今七政之务”
,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七政”
具体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