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高祖李渊的教育兴国之路(4 / 6)

可磨灭的亮点。

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自号碣石山人,是唐代着名的诗人和僧人,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

,以其苦吟精神和精于雕琢的诗歌风格着称。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出家为僧,法名无本,以“诗奴”

着称。

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强调内心的修炼与越。

贾岛在洛阳遇到韩愈,因其诗作受到韩愈的赏识,并建议他还俗应举。

韩愈的鼓励对贾岛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尽管得到韩愈的推荐,贾岛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创作诗歌。

贾岛在唐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晚年曾任普州司仓参军,最终在任上去世。

贾岛的诗歌语言清淡朴素,以炼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

他的诗歌多写景、送别、怀旧之作,体裁以五言律诗为主,情调偏于荒凉凄苦、寒瘦幽峭。

贾岛的诗歌多表达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情抒。

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以及对人生苦难的真实写照。

贾岛的诗歌继承了唐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

他的创作理念与诗歌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唐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贾岛的一生虽充满坎坷,但他的诗歌却散着永恒的光芒,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瑰宝。

另一位与四门学有着紧密关系的任务是贺知章。

贺知章在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贺知章的诗文以绝句见长,作品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咏柳》、《回乡偶书》等作品千古传诵。

他还是着名书法家,与张旭、怀素并称“唐草三杰”

唐代四门学作为当时的教育机构,为唐代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韩愈和贺知章等人的成就尤为突出,他们在文学、书法、政治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四门学的招生对象和韩愈、贺知章等人的经历来看,四门学作为唐代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必然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也在大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等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但是,封建社会毕竟有着封建思想的特性,通过这些国家大学设定的招生对象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教育资源上,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展和个人的命运。

唐初李渊政府设置了国家级大学,那么下设的郡县是否有学校呢?郡县的学校是否会为穷苦百姓提供上学的机会?

其实,唐初的地方学校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地方行政区域分为道、府或州、县三级,在学校制度方面,设置有府州学和县学两级,都属中学性质,府学和州学均分大、中、小三等,县学分上、中、中下、下四等。

唐初李渊中央政府就命令按行政区设学校,地方学校在贞观年代展较快,到开元年代,已有一定的制度,也有一定的规模。

府学与州学可招收经学生(“经学生”

主要指的是学习儒家经典的学生)40~60名,设博士1人,助教1~2人。

县学可招收经学生20~40名,设博士和助教各1人。

学习内容主要是九经,通一经或有文词史学者,可经府州县长官推选,经过简试,可升入四门学为“俊士”

,也可参加科举考试,由地方长官根据个人成绩和实力(有背景实力的关系户)委派相当职务。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