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二集(4 / 9)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7033 字 4天前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握现在,生命还在,因为六道里面,人道是唯一一个能够透过修行改变生命的唯一一道。因为他的头脑清楚,他可以思维法义,他可以做种种的修学,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所以得到人身,是你人生里面唯一的机会。

    那么有了惭愧心以后,这就好办了,就是方法的问题了。我们看丙三的正修忏法,先看事忏:

    一、责心忏:自责己心,令生厌离。

    二、作法忏:向清净大小乘僧,发露忏悔。

    三、取相忏: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见好相为期,此须至诚恳切,外假壇仪,内资理观,凡法华、方等、大悲、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属于取相忏摄。能灭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亦能灭七逆罪,使重报轻受。

    那么大乘的忏法有三大块,

    下品罪

    第一个、责心忏。这个针对有受戒的,受了戒以后,你犯的是下品罪,不管受五戒也好,菩萨戒也好,它属于下品的。下品一般来说就是比较轻的。就是你可能造这个罪,没有把它造圆满,你去批评别人,批评到一半你马上踩刹车。这个业没有造圆满,就属于下品。然后你向佛菩萨忏悔,呵责自己,你永远不再造作,重点在于呵责、断相续。

    中品罪

    第二个、作法忏。作法忏就是中品,这个业你已经造了,但是它不是属于根本重罪,不是杀、盗、淫、妄的根本重罪,比较属于枝末的,但是这个业已经造圆满了,一般来说是中品的。你向出家众,或者同梵行的。什么叫同梵行呢?你受五戒,你同参道友也是受五戒。比方说你这个是恶口,批评别人,那对方也是受五戒,就可以了,这条戒他是清净的,他没有批评别人,这条戒他就可以接受你忏悔。你受菩萨戒的,找受菩萨戒的也可以,只要接受忏悔这个人,你这条罪他没有犯到就可以了,或者曾经犯到他忏悔了,就这条戒他是清净的,他就可以接受你的忏悔,叫做同梵行。五戒找五戒,菩萨戒找菩萨戒,作法忏。或者找不到,向佛菩萨忏悔也可以。

    上品罪

    第三个、取相忏。这个是我们的重点,犯根本重罪,而这个会障碍往生。那么你应该是要二七、三七乃至一年,重点是见好相为期。这种忏悔就不是一次就完成了,你要在梦中见到花,见到光明,见到你在梦中洗澡等等,后面会说明,要梦中见好相。

    那么它的过程要至诚恳切。就是具足惭愧心,有一些拜忏的仪轨,有些要礼拜,有些要发露,有些要念佛、持咒等等。内资理观,外假壇仪。或者是法华忏、方等忏、大悲忏、占察忏、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都属于取相忏摄。它可以灭除我们四根本重罪,令戒体清净,或者灭除七逆的重罪,使重报轻受。这个灭罪的力量非常的大,取相忏。那么取相忏有五个条件。我们把它念一遍,

    取相忏具足五缘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立定誓愿。四、读诵礼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