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采用策问、举荐形成贡举考试候选人的办法。
而如今,我吴越已经实行了‘乡试’制度两年,突然新增一级科举,那么参考人必然也要从乡试中举的举人当中产生。如果绕过乡试,让特殊人才走捷径直接到朝廷考取刑名、兵事、户部钱粮筹算、工部营作的官职,又不免损了乡试制度的信用,使怀有侥幸心理的幸进之徒心思活泛,不好好读书专想着钻制度的空子,实在不是教民为善的办法啊。”
娥皇恍然,很显然钱惟昱看得很远,不仅考虑到了所录取官员知识才能的实用性,还尽可能兼顾了制度的公平性。
“臣妾明白了,如果不采用此法、而是让通过了乡试的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最后一轮考试的话,又会存在大量的举人在乡试阶段考的是诗词章、而到了杭州这最后一轮考试的时候,却要从读了一辈子章诗词的读书人当中选出懂算学统筹、兵法战策的人才,倒是殊为不易了。不过,此事也不算为难,大不了将来把举人乡试的科目再略微细分,每道各设两道三科,假以数年徐徐变革,便可成事了。”
钱惟昱听了眉头一簇:“只分两三科?那便如何够用?最后的朝廷取士,足有五六科,难道还要归并。”
“大王居然不知道么?臣妾虽然少知世故,但是昔年在金陵时,家父身为太傅
,又执掌礼部多年。因南唐从不尊奉中原,且教大昌,科举制度比之大唐及中原各代完备不少。南唐科举旧制,便是把明经、明法、明史的初级解试选拔并为一科由各州取解送选,入京后再各依照考生本人意向选取参举科目。唯有武举需要单独分科初选。如今大王的制度,依臣妾之见,无非算学统筹为常人所少习,不如再多设一科,其举人可报考工部科、钱粮筹算科。”
“哦,南唐科举制度居然已经如此先进明晰了?哎呀,寡人真是空入宝山而不自知了。想来也是,北朝五代更迭,武人掌国,打仗都还来不及呢,哪有人有那么多时间去钻研科举制度的改良。想不到倒是南唐走在了前面,真是舍近求远了。”
钱惟昱哑然失笑,发现自己走了弯路——自己的老婆,就是南唐太傅的女儿,自己的岳丈周宗,执掌南唐礼部多年。乱世当中,治本就是南方明显强于北方。吴越在科举之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