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立体种植(3 / 4)

钾颗粒均匀撒在混合土上,继续用铁锹翻搅,直到看不出明显的肥料颗粒。

“为啥要加这些?”王建平问道。

王建安解释道:“猪粪里头磷和钾不够,尤其是结果实的菜和根茎类的菜,最爱磷钾肥。

加点这个,菜才长得好,味道好,我们后续追肥也可以少点量。

这些土也得处理一下,我们这土是没病的,要是外面来的土,最好晒几天太阳消消毒,或者用开水烫一下,杀杀虫卵病菌。”

王太平和王建安一看就明白了,这活儿没啥技术含量,就是出力气搅拌。

空地上顿时忙碌起来。

三人各自选了一块区域,开始搅拌起来。

王建安时不时的盯着他们二人,看到谁拌得不匀了,就提醒一下。

“沙子没散开,再翻翻。”

“肥料撒得不均,那边再加点。”

又是几天过去了,拌好的营养土堆成了一个小丘,散发着泥土和腐殖质混合的特殊气味。

营养土准备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往立体种植架上铺土。

其他人家里的粮食也收完了,今天来了许多人到王建安的大棚处围观帮忙。

依然是王建安先示范,他先在每一层竹板铺的“楼板”上,铺上一层草垫子。

这是为了防止营养土从竹缝里漏下去,也能保水保温。

随后将营养铺到草垫子上面,大概铺了十五到二十公分厚,不能铺得太薄,不然不够菜长根。

铺平后又用手稍微压了几下,但也不能压太死,得保持疏松透气

就这样一个架子的营养土铺设完毕。

有了其他人的帮忙,很快就将整个大棚铺完。

大棚里面也变得不一样了,层层梯田似的,看着就让人欢喜。

土铺好了,王建安又带着人安装滴灌系统。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播种的时候了。

随着王建安家的大棚升级改造完成,整个李家沟开始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后边湾大棚的建设中。

首先是进行土地整合。

这片地势相对低洼,靠近山脚的土地将被统一规划成标准大棚区。

此前,周边杂草灌木已清理完毕,田埂也基本铲平。

王建安带着张泽安、张春城等人,扛着测量仪器,再次复核地块,插竹竿、拉麻绳。

将土地划分成一个个整齐划一的方格子,明确了每个大棚的位置和边界。

接下来的日子,合作社几乎所有劳动力都扑在了后边湾。

男人们负责主要的体力活:

挖高填低,进一步精细平整土地,确保每一块棚区都平坦规整;

妇女和小孩则负责清理散落的碎石,残根,捡出可能刺破薄膜的尖锐物。

现场吆喝声、铁锹锄头碰撞声此起彼伏,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土地平整好后,紧接着是修建基础设施。

王建科学规划了道路系统,设计了主干道和连接各棚区的支路。

宽度足够板车乃至小型货车通行,确保将来蔬菜运输、材料进出畅通无阻。

排水沟则依地势挖掘,相互联通,最终汇入低洼处事先挖好的沉淀池,避免雨季大棚区内涝。

与此同时,蓄水池工程也同步启动。

王建安相中了后边湾东侧一处地势较高、靠近山泉的坡地。

他带着几位经验丰富的泥瓦匠老师傅,规划修建三个直径约十米、深三米的大型圆形蓄水池。

一个用于储存引流而来的山泉水,另两个则容纳从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