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十五,文华殿开大经筵。
这日文震孟轮值,主讲《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一段: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意思是说,人要看清自己的模样,要借助明镜;君王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要依靠忠臣劝谏。
如果君主听不得忠言逆耳,臣子便只好阿谀奉承,这是人之常情。
长此以往,有失国的危险。
朱由检不是傻子,怎会听不出文震孟意有所指。
然而那句话是唐太宗说的,绝不会错,只好耐着性子认真听。
越听越觉得,文震孟说得有点道理。
于是散席之后,找出弹劾陈子履的几份奏疏,细细看了起来。
才看了几份,又不禁莫名烦躁。
整件事过程很清楚:
陈子履猜测有宵小欲作祟,当即转告曹化淳。
曹化淳把差事交给谢三,由谢三带队追查,最后出了岔子。
所以,陈子履有什么错?舟车劳顿,眼花了不行?
堂堂一品巡抚,莫非会授意锦衣校尉勒索钱财?
讲不通。
至于私自动用天子亲军,听着很有道理,实则站不住脚。
陈子履只是向厂卫挡头禀报所见所闻,又没说,这事不能告诉皇帝。
曹化淳就更没错了,还没查出端倪,自然不方便上报。
否则一天下来,要向皇帝禀报多少回?
事事禀报,那不烦死人了?
说来说去,这事根本就不大。只是闹得太难看,引起了民愤,必须有一个人背黑锅。
清流上那么多奏疏,无非想说,这口锅该由陈子履来背,最合适。
顺便杀一杀锦衣卫的气焰。
“这帮孙子,就是朕的忠臣吗?对人不对事,何谈一个忠字?”
朱由检心里骂了一句,又为找谁背黑锅而苦恼。
陈子履肯定不行。
半个月来引蛇出洞,朱由检一直有注意群臣动向。
谁弹劾陈子履无所谓,最重要谁会站出来保。
最有朋党嫌疑的周延儒,一直袖手旁观。
同为广东老乡的何吾驺,一言不发;
就连关系不错的徐光启,也忽然称病告假。
唯有本家陈子壮,还有毕自严、倪元璐等聊聊几人,愿意说上两句好话。
这个屡立战功的干将,陈子履,是真真正正的孤臣呀,孤得不能再孤了。
这样的孤臣都不保,往后谁还愿意做孤臣,谁还会实心办事?
况且陈子履还要多办商号,给内库多送银子呢,可不能失了威风。
所以,该让谁背黑锅呢?
刘侨?
嗯,好像只能委屈他了。
就在朱由检将下口谕的时候,跑腿太监又呈上一大沓奏疏。
最上面的一份,赫然写着陈子履的名字。
朱由检拿起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
因为文中弹劾张至发,昏庸无能,办案不力,纵容凶徒逍遥法外。
为自证清白,他陈子履申请调阅卷宗,协查办案。
最后立下军令状,若半个月内找不出凶徒,甘愿领罪,引咎辞职。
“这陈子履,刚烈呀!”
朱由检暗暗一声感慨,对左右抱怨道:“陈爱卿给朕出难题了。所谓凶徒之说,恐怕子虚乌有。况且只有半个月,上哪找凶徒呢?莫非朕当真许他‘告老还乡’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