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周延儒的好算计(1 / 2)

陈子履一向我行我素,无论多少人弹劾,均毫不退让。

所有弹劾,逐一辩驳,直有“一人辩倒满朝堂”的气势。

很多言官为了赢,不得不悬梁刺股,对《富国新策》反复研究。

试图在字里行间,找到无法自圆其说的主张,从道理上将陈子履驳倒。

偏偏《富国新策》只是观点大胆,逻辑却异常缜密,让人挠破了脑袋,也找不出明显的错处。

至于“祖宗之法不可变”等车轱辘话,说多了也没意思。

王安石还说过,“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呢。可见祖宗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洪武年间,官员胆敢贪污60两,便是剥皮实草之极刑,现在谁还敢提?

所以说,皇帝不觉得《富国新策》忤逆祖宗,其他人说再多,也等于放屁。

如今灭门惨案一出,陈子履无言以对,自然给了言官们极大信心。

词穷了嘛。

这还不乘胜追击,更待何时?

言官们士气大振,再度掀起弹劾高潮,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就这件事反复质问。

一半弹劾陈子履,一半通过弹劾锦衣卫署,间接弹劾陈子履。

刘侨也算锦衣卫的老江湖了。

天启年间,厂卫为“五彪”所把持,一片糜烂。

刘侨能做到左右逢源,当时不被魏忠贤撸掉,事后又不被东林清算,可见极有手腕。

可这次弹劾如此猛烈,凶险远超天启年。

比如文震孟在奏疏里说,刘侨有“五可杀”“五不赦”,必须予以严惩,以平民怨。

据小报传闻,刘侨看完那份弹劾后,竟吓得晕厥过去,差点一命呜呼。

谢三就更不用说了,带队行凶罪加一等。连带十几个锦衣校尉,通通下狱待审。

朝堂鼎沸,消息自然传到民间。

小报把那份奏疏完完整整地登了出来,又把锦衣卫的窘迫,说得那是绘声绘色。

燕京百姓纷纷拍掌叫好。

让你勒索钱财,让你欺压百姓,让你迫害忠良,这回倒霉了吧。

贾陈氏收到消息,哭得那是昏天暗地,一连几天找到陈子履。

好不容易当上封疆大吏,可不能沾上这身骚,会死人的呀。

眼见局面逐渐失控,不粘锅也坐不住了。

这日,周文郁偷偷来到陈府,转达了周延儒的意思。

形势实在太差了,不能再强硬下去了。否则,就算圣眷再隆,也抵不过群臣汹涌。

皇帝总不能为了你一个人,坐视朝野震荡把?

书房内,周文郁口干舌燥,连喝了两大盏茶。

说起周延儒,最近也在拜读《富国新策》,觉得颇有可取之处。

可惜鼎文香烛铺案闹得太大了。

阁老让行家却看过,阖家十一口的身上,均有严刑拷打的痕迹。确系悬梁自尽,并非死后伪造。

案子铁证如山,难以翻案。

所以,在这件事上硬扛,终究于事无补。

周文郁叹道:“谢三哥是个爽快人,卑职也是佩服的。可惜下手……唉!确实重了些。”

“周阁佬的意思是?”

“偃旗息鼓,壮士断腕。”

“壮士断腕?”

“只能这样。谢三是不能保了,抚台只需……”

按周延儒的意思,局面如此恶劣,只能退让求存。

第一步,上书请罪,承认“被行刺”是一种臆想。

当时舟车劳顿,太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