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计划着再种上一批果树来对冲风险——毕竟眼下人工最划算。
这事要是操作得好,不光他自己受益,还能让乡亲们跟着挣些工钱。
最终,往河边运送竹子的事情,李向阳交给了三个“示范村干事”。
话也说的很清楚,总价三百,只要保证不误事,挣多挣少都是他们的。
三人听完要求,欢天喜地地离开了李家。
这年头,农村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尤其赶上当下这农闲时节。
这笔账明眼人都算得清:合下来差不多一分钱一根竹子,李家到龙王沟也就四五百米路程,即便不用工具,一个壮劳力一天扛上两三百根也不在话下。
就算给找来的人开出一块五的工钱,他们三个还不净赚大几十块?
有了明确的投入和分工,竹子转运的事情立刻落实起来。
三个“示范村干事”为了那三百块的“总包”费用,展现出了惊人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他们迅速在村里招募了大量闲散劳力,按照李向阳的要求,将堆积如山的竹竿一根根扛起,投入龙王沟,并派人沿途照看,确保竹子能顺利漂到两河口集结。
张自礼则带着十二个放排师傅,早出晚归,将汇集到两河口的竹子扎成巨大的竹排,顺着涨水的月河,一路放往县城。
随着一捆捆竹竿被运走,原本被占去大半的李家院坝,终于一天天宽敞起来,这景象也让全家人心里敞亮了不少。
关于竹子在城里的销售,李向阳给左德顺带去了明确指令:定价五块钱一百斤!有人买就卖,没人买就先堆在特产店前的空地上。
这场连绵的春雨在两天后停歇。
就在李向阳琢磨着天气转好,是否再次进山淘金时,这天晚上,左德顺跟着运送放排师傅的拖拉机回到了村里。
“向阳,有两个事情得跟你说道说道!”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愁容。
“怎么了,德顺哥?店里遇到麻烦了?”李向阳将他让进堂屋。
“是竹子销售的事情,过来问价的人倒是不少,可一听五块钱一百斤,十个里面有九个扭头就走!一天下来,撑死就卖出去千把斤。照这个速度,太慢了!你看……价钱上,能不能往下落落?”
听到这个高价居然还能每天卖出千把斤,李向阳有点意外——把这批竹子弄进城,目的压根就不是为了赚钱啊!
略作思索,他笑了笑,“德顺哥,价格不能降。这事儿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能卖多少算多少,毕竟我之前收了定金……万一人家过段时间来,我没货了咋整!”
他又把收了别人定金的事情拿出来说了说。
“哦……那倒也是!”左德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后提起了第二件事:
“向阳,咱们之前说好的,特产店利润的百分之三给我作提成。这个……能不能立个字据?”
“字据?”李向阳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不由得笑了,“你这是看店里盈利情况不错,怕我到时候反悔,是吧?”
被点破心思,左德顺也没脸红,只是讪讪地笑了笑,搓着手道:“我就是想着,白纸黑字写清楚了,免得时间长了……不好说!嘿嘿。”
看着他这副模样,李向阳没有反感,反而觉得这是好事。
“行!”他痛快的答应道,“你回头拟个合同,下次回来我签字就行!”
他心里清楚:百分之三的提成,就算店铺一个月挣上一万块,也不过是三百块钱奖金。
但这是八三年啊,三间门面,月盈利一万,几乎是天方夜谭!
退一步讲,左德顺真有能力把生意做到那个规模,这笔钱他掏得起,也掏得心甘情愿。
见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