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该是时候动用一些特殊手段了(2 / 4)

产业化还有相当距离。”

沈良心中一沉,果然如他所料。

“具体问题我们已经整理成册。”李处长拿出一份厚厚的报告,“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设计标准化、材料供应链和质量控制体系。”

陈志华忍不住问道:“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部里的意思是,成立专门的连铸技术产业化小组,由沈良同志担任组长。”李处长看向沈良,“小组将得到部里的全力支持,包括资金、人员和政策。”

沈良愣了一下。这是要把他调到北京去?

“不过,”李处长话锋一转,“小组暂时设在这里,等技术完全成熟后再考虑迁移。”

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沈良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部里的支持是好事,但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期望和更严格的考核。

散会后,李明华悄悄凑到沈良身边:“老沈,这下咱们真成国家队了。”

“国家队好啊,有钱有人有政策。”陈志华在一旁羡慕地说道。

沈良却没有他们那么乐观。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当天下午,厂长老张紧急召见沈良。

“小沈啊,”老张脸上写满了复杂,“这次真是给咱们厂争了大光彩。”

“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沈良谦虚地说道。

“别谦虚了。”老张摆摆手,“部里已经下了正式文件,成立连铸技术产业化小组,你是组长。不过...”

沈良察觉出老张话里有话:“不过什么?”

“小组虽然设在我们厂,但直接归部里管。说白了,你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厂的人了。”老张苦笑道,“舍不得啊,好不容易出了个人才。”

沈良这才明白老张的复杂心情。培养了这么久的技术骨干,现在要被上级调走,确实让人不舍。

“张厂长,我虽然调走了,但这个项目还是在咱们厂做。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沈良诚恳地说道。

老张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一周后,连铸技术产业化小组正式成立。

小组办公地点就设在原来的实验车间旁边,新建了一栋三层小楼。

沈良的办公室在三楼,面积不大但采光很好。办公桌上已经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项目文件。

敲门声响起,李明华和陈志华一起走了进来。

“恭喜沈组长!”李明华笑着说道,“从今天起,您就是正处级干部了。”

“别瞎说,我还是原来的我。”沈良摆摆手,“倒是你们两个,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干?”

“当然愿意!”陈志华立刻表态,“跟着您混,准没错。”

李明华却有些犹豫:“老沈,我家里情况复杂,可能不方便调动。”

沈良理解李明华的顾虑。家庭负担重,工作调动确实需要谨慎考虑。

“没关系,你可以作为技术顾问参与项目,不需要正式调动。”沈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这样一来,核心团队基本成型。

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一个难题就是人员招聘。

连铸技术涉及材料、机械、自动化等多个专业,需要各种人才。但在1980年的中国,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稀缺。

“我们发了十几份招聘启事,到现在只收到三份简历。”秘书小王无奈地汇报道。

沈良看了看那三份简历,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算了,先把人招进来再说。”沈良叹了口气,“有总比没有强。”

人员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