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该是时候动用一些特殊手段了(1 / 4)

几分钟后,钢水开始凝固。

牵引系统启动,将初步成型的钢坯从结晶器中拉出。

沈良屏住呼吸,这是最关键的时刻。

钢坯缓缓从结晶器中伸出,表面光滑,没有裂纹!

“成功了!”李明华激动地跳了起来。

连铸机正常运转,一根根钢坯被连续拉出,切割成标准长度。

张司长从远处走过来,仔细观察刚刚生产出的钢坯。

“表面质量不错,内部组织怎么样?”他问道。

沈良立刻安排人进行金相检验。

结果显示,钢坯内部组织致密,没有缩孔、夹杂等缺陷。

“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检验员兴奋地报告。

张司长仔细查看了检验报告,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沈同志,恭喜你们。这台连铸机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车间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但沈良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实现连铸技术的产业化,还有无数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然而,成功的喜悦很快被现实的重压冲淡。

张司长离开前,留下了一份详细的技术转移报告。报告中密密麻麻列出了几十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一个都足以让人头疼。

“材料标准化是最大的难题。”沈良看着报告,眉头紧锁,“我们用的很多材料都是临时采购,批次之间性能差异很大。”

李明华凑过来看了看,倒吸了一口气:“这么多问题,得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完?”

“慢慢来吧。”沈良苦笑,“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后面的路更难走。”

第二天一早,车间里就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带头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身后跟着五六个人,手里都拿着笔记本。

“请问哪位是沈良沈同志?”眼镜男人客气地问道。

“我就是。”沈良走过去,“您是?”

“我是冶金部技术司的李处长。”男人伸出手,“昨天张司长回去后,立刻向部里汇报了这里的情况。部领导非常重视,特派我们来进行技术评估。”

沈良心中暗道不妙。技术评估听起来是好事,但往往意味着更严格的要求和更多的限制。

“欢迎各位领导!”沈良表面客气,心里却在快速思考对策。

李处长团队的评估持续了整整三天。

他们不仅要看设备运行,还要查阅所有技术资料,甚至连零部件的采购记录都不放过。

“你们这台连铸机的设计图纸在哪里?”一个年轻的技术员问道。

沈良尴尬地笑了笑:“我们主要是根据经验和实验数据进行改进,正式图纸还在完善中。”

年轻技术员皱起眉头:“没有正式图纸,怎么保证工艺一致性?”

这正是沈良最头疼的问题。他脑子里有完整的技术方案,但要把这些转化为标准化的图纸和工艺文件,工作量巨大。

“我们会尽快补齐相关文档。”沈良只能这么说。

更麻烦的是材料供应问题。

“这种特殊耐火材料,全国只有两家厂能生产,而且需要提前半年订货。”李处长指着结晶器说道,“如果要批量生产连铸机,材料供应就是个大问题。”

沈良默默记下这些问题。看来,技术突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坑等着他。

第四天,李处长召集所有人开会。

“经过我们的评估,”李处长清了清嗓子,“这台连铸机的技术水平确实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距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