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郑森率领着舰队,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福建中左所。
中左所原属永宁卫管辖,与金门所、高浦所等共同构成泉州府的海防网络,形成梯次防御,乃是大明海防前哨和抗倭重镇。
天启六年(1626年),郑芝龙率水师进攻福建沿海,击败朝廷水师后占据中左所。
大明朝廷因无力彻底剿灭郑芝龙,只得采用招抚政策,崇祯元年(1628年),任命郑芝龙为游击将军,负责福建沿海防务。
郑芝龙有了朝廷官方身份后,更加方便获得资源,他以中左所为基地,逐步肃清其他海盗势力,如李魁奇、刘香老等,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垄断了沿海贸易,发展成为南洋霸主,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后,为笼络郑芝龙,封他为南安伯,命其继续镇守福建沿海。
郑森与一众将校立于旗舰“镇海”号船首,海风猎猎,吹动他腰间的玉带,他目光沉静,凝视着前方逐渐清晰的中左所港湾。
只见港湾内,停泊着数百艘大大小小的战船,有的船身斑驳,帆布陈旧,有的则勉强算得上崭新。
副将甘辉站在郑森身侧,眉头紧锁,眼前的郑氏水师和他心中设想的竟然大不相同。
只见港湾内的各船上悬挂的旗帜五花八门,有郑家的“郑”字旗,有各镇将领的私旗,甚至还有很多不知来历的商船旗号,随风飘扬。
整体看去,毫无军纪可言,像是一群散兵游勇,而非威震南洋的郑氏水师。
甘辉本是漳州澄海县人,贫寒出身,年少时好打抱不平,得罪豪强,被迫流亡,因仰慕郑氏之名前去投奔。
当时正逢郑森初掌京营,急需人手,甘辉被郑鸿逵推荐给了郑森,这些年跟着郑森南征北战,与清军血战数场,积功升至副将,眼光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亡命江湖的游侠儿可比了。
甘辉原以为,郑氏水师能纵横南洋,必然是战船精良,军容肃整。
可今日亲眼所见,却和自己心中所想的大相径庭,郑氏这些战船,比起朝廷新造的各类战船,简直天壤之别。
“制军……”甘辉低声道,“这些船,怕是难以与红夷的盖伦船抗衡。”
郑森神色不变,只是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