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是五行八作,十色人等,有八旗纨绔子弟,将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物件(如鼻烟壶、玉扳指之类)卖了换点嚼谷;有打小鼓的,将沿街收来的杂货倒腾出去;有失业贫民,他卖的那口锅,可能昨天晚上刚蒸完窝头;也有小偷甚至盗墓的,昨天夜里刚得来的趁着天黑赶紧脱手……
总之,在晓市上没有您买不到的东西,也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实际上晓市还有一个不便公开的秘密,就是卖货的人、买货的人谁都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谁。
如八旗子弟们,谁也不愿让邻居看到自己倒了架,就是失业贫民也不愿熟人看到自己混得这么“惨”
,当然小偷更不愿意让失主知道。
买货的人都是穷人,图个便宜,捡个漏。
当然,谁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这东西是在晓市买的,多“掉价”
啊。
所以,这诸多的因素决定了这晓市就是不能在光天化日下进行。
由于独特的行情和规矩,到鬼市不能说“逛”
,而要说“趟”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见不得人”
的秘密存在,所以晓市的开业、交易、规矩也都透露着神秘色彩。
于是乎,对于外行来讲,这“鬼鬼祟祟”
的晓市,就成了京城的传说——鬼市。
而最着名的,当属崇文门的东晓市,宣武门的西晓市跟德胜门的北晓市了。
早年的东晓市夜半开市,天亮就散了。
这儿以售卖估衣为主,其他货物鱼目混珠,既有来路不正的,也有珍奇物品,更有假货蒙人。
东晓市源起何时现无可考,但东晓市在清代时已经形成是没有疑问的。
清乾隆年间久居北京的吴长元所着《宸垣识略》记载:“东晓市在半壁街南,隙地十余亩,每日寅卯二时,货旧物者交易於此,惟估衣最多。”
东晓市在清代时位于崇文门外药王庙逶西,半壁街南(药王庙现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附近)。
民国以后,这儿的空地陆续盖起房屋,东晓市才逐渐东移。
解放前东晓市已移至西临红桥、东大地,东至葱店街,北至沙土山,西至唐洗泊街,南至法华寺一带,方圆足有一平方公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