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啊今天不能入洞房(6 / 9)

找一个叫黑皮虎的就行,周围看场子的都认识他,一块小黄鱼换1oo就行。”

这老太太藏的挺深啊,要不是傻柱娶媳妇缺钱估计能藏到死。

“行吧,那我陪你跑一趟。”

正好没去过,这次借着机会也长长见识去。

俩人推上自行车就出去了,崇文门鬼市白天还行,都是卖小玩意生活用品什么的,跟民众自形成的鸽子市也差不多,等到了半夜就群魔乱舞了,卖什么玩意的都有。

解放后被打击了几次之后,鬼市上卖的才正经不少,最起码一些贼赃不敢明着卖了。

熊光明本来打算让傻柱驮着的,但是傻柱死活不愿意,实在是蹬不动了,熊光明还得驮着他,从南锣到崇文门也小十公里呢走着的话今天晚上就别睡了。

到了台基厂俩人把自行车藏到一个废院子里,戴好帽子蒙好了脸偷摸的就去了鬼市。

不摆摊卖东西不收钱,里面的看场子人也很好认,带着狗皮帽子三三两两的抱着肩膀来回溜达也不看东西,就盯着人,要不就站一边靠墙上抽烟。

本来以为都蒙着脸,结果到了一看没几个蒙着脸的,蒙着脸买卖东西的都是市面上见不得光的玩意儿。

他俩蒙着脸一进去,就被看场子的盯上了,就有人凑过来问:“买什么的,用不用给你们介绍一下,瞎转没准都找不到摊子在哪。”

ps:以下内容不影响后续情节,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找到的一些资料。

鬼市起源:五行八作的交易场

有一种说法,京城“鬼市”

的前身,就是四九城买卖旧物的“小市”

顾名思义,这“小”

就是指市场上卖的都是零七八碎的小东西。

由于营业时间不同,小市的叫法也不一样。

凌晨两三点出摊儿,天刚亮收摊儿的叫“早市”

,也叫“晓市”

;下午三四点出摊儿,晚傍晌收摊儿的叫“晚市”

;掌灯时候(大概晚上七点)出摊儿,后半夜收摊儿的,叫“夜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末民国的时候,“晓市”

这种营业时间逐渐成了主流。

在这儿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