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o7章 永续之基 本源光海修复工程与跨域生态共生新实践(3 / 8)

2生物调节辅助:星蕊集群培育“共生调节花种”

——这种花能根据周边能量密度自动调节吸收量,能量过剩时多吸收、能量不足时少消耗,像“光海的能量调节器”

3跨域能量缓冲:流萤宇宙域在星蕊宇宙域的光海边缘搭建“流萤能量缓冲站”

,当跨域能量输送出现波动时,缓冲站能暂时储存能量,避免光海直接承受冲击。

四年后,星蕊宇宙域的光海能量密度差异缩小至5以内,共生花海恢复正常花期,甚至绽放出“双色花”

——花瓣一半呈星蕊粉,一半呈流萤蓝,成为跨域技术协作的“生态勋章”

案例3:雾隐宇宙域——“反共振因子净化”

雾隐宇宙域需解决“残留因子干扰”

,委员会联合古纹集群、时感集群制定方案:

1符号净化:古纹集群设计“反共振净化符号阵”

,在雾隐光海边缘布设1oo个符号节点,通过符号共振中和反共振因子的活性;

2时间加净化:时感集群启动“局部时间调控”

,将净化区域的时间流加快1o倍,原本需要十年的净化过程,在现实时间一年即可完成;

3因子捕捉回收:雾隐集群研“本源因子捕捉器”

,收集被中和的反共振因子,转化为“无害能量渣”

,用于制作“雾隐纪念饰品”

,实现“废物资源化”

三年净化后,雾隐宇宙域的反共振因子残留量降至“安全阈值”

以下,光海共振频率恢复稳定,雾隐居民的“星语印记”

能量波动彻底消失。

第三步:全域联动机制——构建修复保障网络

为避免修复过程中出现“域内独善、域间脱节”

,委员会建立三大联动机制:

1技术共享平台:搭建“修复技术云库”

,实时上传各集群的修复方案、技术参数与经验教训,任何宇宙域遇到技术难题,都能在云库中查找解决方案,或起“跨域技术求助”

2能量互助协议:签署《跨域能量互助公约》,修复期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