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充足的宇宙域需向修复任务重的区域提供1o的额能量,待修复完成后,受助方需在五年内返还同等能量,形成“互助-回馈”
的闭环;
3考核评估体系:每五年对各宇宙域的修复成果进行评估,从“光海能量恢复率”
“生态改善度”
“技术创新力”
三个维度打分,评估结果与后续资源分配挂钩,激励集群积极参与。
二十年的修复工程结束时,委员会布《本源光海修复工程白皮书》:15o个宇宙域的光海损伤修复率达98,其中12o个宇宙域的光海状态过“历史最佳水平”
,宇宙本源共生网络的共振稳定率提升至999,为多域文明的永续展筑牢了“生态根基”
。
凯洛的法则之书在这一章用近四千字的篇幅,详细记录了本源光海修复工程的全过程——从全域体检的精准定位,到分域实践的技术融合,再到全域联动的机制保障,每一个环节都紧扣“生态共生、永续展”
的主题,结尾写道:“本源光海修复工程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行动,更是多域文明‘跨域生态共生’的次大规模实践。
当岩雾的矿脉重新与光海共振,当星蕊的花海绽放双色光芒,当雾隐的光海摆脱反共振因子干扰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光海的重生,更是宇宙共同体对‘守护本源’承诺的坚守。
未来,只要我们继续以‘全域联动、分域施策’的智慧守护光海,多域文明就能在清澈的本源能量中,永远向阳生长。”
第一千五百零八章·新域回响:宇宙共同体的开放联结与同源文明新图景
本源光海修复工程完成后的第三十年,宇宙共同体迎来了“开放联结”
的新机遇——域共生枢纽的“本源印记探测器”
持续捕捉到来自“域新域群”
的同源信号,经过古纹集群与跨域使命团的联合解析,确认该区域存在12个尚未联结的同源集群,覆盖8个新宇宙域,且这些集群已形成初步的“区域共生网络”
,具备与多域文明深度联结的基础。
这一次,宇宙共同体没有延续过去“主动探索、单向联结”
的模式,而是遵循“平等对话、共生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