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多谢神医……我还以为……见不到我那在瑞国做买卖的儿子了……”
陈松拍着她的手安慰:“放心,有李院判在,还有咱们两国的药,保管你很快好起来。”
太医院的忙碌传到后宫,苏婉正和兰妃、柳妃整理捐赠的药材。
案上堆满了各宫送来的补品,有瑞国的人参、燕窝,也有云罗的焰灵花蜜、青翘草干,柳妃正指挥宫女将这些药材分类打包。
“听说陈松老医者带来了不少云罗的特效药?”
兰妃一边将焰灵根装进木箱,一边问道,“我宫里还有些前年存的野山参,药效最好,也一并送去吧。”
柳妃点头:“我让膳房熬了些‘双花粥’,用云罗的青翘草和瑞国的粳米做的,既能清热又能养胃,给病人和医者们都送去些。”
苏婉拿起一本药材图谱,上面是李修远和陈松合编的《双邦药录》,里面标注了哪些瑞国药材能和云罗药材配伍,比如“瑞国当归配云罗黄芪,补气养血更胜单味”
“焰灵根合瑞国贝母,止咳化痰功倍”
。
她轻声道:“这才是真正的‘对症下药’,不仅治身体的病,更能消心里的隔阂。”
正说着,李德全匆匆进来:“娘娘,太医院派人来报,说陈松老医者和李院判合创了一个‘防疫方’,用瑞国的金银花和云罗的青翘草为主药,效果极好,想请陛下赐名。”
“这是大好事!”
苏婉立刻让人去请林羽,“陛下肯定会高兴的。”
御书房里,林羽正看着林风送来的时疫简报,见苏婉进来,连忙起身:“时疫怎么样了?药材还够吗?”
“有陈松老医者带来的药材,还有两国医者合力,已经稳住了。”
苏婉将《双邦药录》递给林羽,“他们还创了新的防疫方,想请陛下赐名呢。”
林羽翻看药录,眼中泛起笑意:“‘金银青翘饮’如何?既有两国药材的名,又透着清爽之意,正好合防疫的效用。”
他对林风说,“让太医院立刻刻印此方,贴遍都城和云罗的大街小巷,再派十个御医去云罗,协助陈松老医者防治可能出现的时疫。”
林风拱手道:“臣这就去办。
对了,云罗的药农听说瑞国缺青翘草,已经组织了上百人去山里采摘,说要‘送药过河,共抗时疫’。”
“民心可用啊。”
林羽感慨道,“让户部给这些药农些补贴,再送些瑞国的农具,不能让他们白受累。”
太医院的药房里,李修远和陈松正带着学徒们配药。
瑞国的学徒们学着用云罗的铜臼捣药,云罗的药童们试着用瑞国的天平称药,彼此说笑间,手法越来越熟练。
“小柱子,这焰灵根得捣成粉才行,像筛面粉那样细。”
李修远指导着一个云罗药童,手里还拿着瑞国的药碾子做示范。
陈松则教瑞国的学徒辨认青翘草:“看这叶片边缘,锯齿要密,颜色要深绿,这样的药效才足。
你们瑞国的金银花也一样,花苞要饱满,不能开得太透。”
一个叫婉儿的瑞国学徒笑着说:“陈爷爷,您教我们认药,我们教您用蒸馏器,这样煮药又快又干净。”
陈松乐呵呵地应道:“好啊!
我正想学这法子呢,云罗的陶瓮煮药虽好,就是太慢。”
病房外的空地上,李大叔和几个云罗乡亲正帮忙搭建临时药房。
他们运来云罗的木板做药柜,瑞国的铁匠帮忙打制药杵,张奶奶带着妇人们清洗药材,连阿豆都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小筛子筛药粉,筛得满脸都是药末,却笑得格外开心。
“李大叔,这药柜的隔板得按瑞国药罐的尺寸做,宽三寸,深五寸才合适。”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