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激战了十余日,鬼子以重炮轰击外加穿插作战,连续攻克广灵县、平型关等地,逼迫国军部队放弃了雁门关,进而打通了入侵山西的重要门户。
再之后,鬼子继续南下,才爆发了著名的忻口会战。
而八路军初期的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等,都发生在随后的忻口会战之中。
八路军充分利用鬼子聚集前线的时机,广泛骚扰其后勤线,并连续成功伏击鬼子车队,有力支援了前线战场。
民国时的雁门关
目前的雁门关
抗战时期爆发在平型关、雁门关等地的战斗表明,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在飞机和重炮等武器面前,古代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已经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战略支撑作用。
取而代之的,是围绕群山建设的纵深防御体系,是以山体为屏障的坑道工事。
不过,即便如此,处在群山中的关隘仍然不失一处极为有利防御方的战场地形。
因此,在独立混成第3旅团退往大同方向的同时,华北军司令部冈村宁次却不愿意放弃这样的优势地形,因而抽调了驻蒙军部分兵力以及华北军部分炮兵部队,沿着雁门关、宁武关等关口布防,期望可以阻击独立支队的进袭,将独立支队封锁在长城之内。
而张云,同样计划尽快进占几个关口,并以此为凭依,在防御北方鬼子南下的同时,开展破袭作战。
因此,1纵部队在占领了几个县城后,很快就挥兵北上,并随即在几个关口附近,与驻蒙军鬼子部队爆发了激烈的攻防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