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北上攻势-夺关(1 / 4)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大同南侧的雁门关、宁武关等地,历来是中原防御游牧民族南下入侵的重要关隘。

    根据后世统计,这片不大的区域内,前后爆发了大小数千次的战争,留下了无数的英雄事迹和故事传说。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在此练骑兵,破匈奴,威震边塞;

    汉朝之时,汉武帝遣卫青、霍去病、李广轮番从此地出关远征匈奴,追亡逐北、封狼居胥;

    唐朝之时,唐朝名将薛仁贵、郭子仪轮番镇守雁门,屡次大破突厥;

    宋朝之时,杨家将在此抗辽,满门忠烈;

    明末之时,皇太极等满清势力,更是屡次从这里破关,劫掠京城周边……

    同时,历史上王昭君、义成公主等也在此出塞和亲,而明清时期,雁门关又成为重要的商道,是关内人走西口的必经之道,是中国万里茶道的重要关口。

    可以说,雁门、平型、宁武、偏头等几个山口关隘,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无数英雄故事,更是几次有影响了中国的王朝更替和存亡兴衰,其历史地位之重,可见一斑。

    而在轰轰烈烈的抗战进程中,这里同样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鬼子从山海关出兵,短短一月间,侵占了大半华北地区。

    而国军在河北、晋北、绥西作战全面失利后,不得不退守山西,以平型关、雁门关等地防线为依托,防御鬼子的持续进攻。

    随后,十多万国军部队、数万鬼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