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没人敲锣开道火就钻进了门缝(1 / 2)

洪水逐渐退去,洪州的泥巴路依然黏糊得像沼泽。

孙家村的老孙头一镐下去,“咚”

的一声,像是挖到了什么硬家伙。

扒开一看,嘿,半截子灶台埋在泥里。

“晦气!”

老孙头啐了一口,准备把这破玩意儿敲碎了,当新灶台的材料。

抡起锤子就要砸,眼尖的二愣子叫住了他:“孙爷爷,上面好像有字!”

凑近一看,石圈内壁歪歪扭扭刻着八个字:“沈六郎到此一燃”

“啥玩意儿?熊孩子乱涂乱画!”

老孙头更气了,这小兔崽子,糟蹋东西。

抄起家伙就要凿。

这时,沈六郎正好带着一队少年匠人巡查过来,看见这一幕,赶紧拦住:“孙爷爷,别砸!

这灶……有点不一样。”

他默默掏出炭笔,在那行字下面又补了一行小字:“火不在墙上,火在手上传。”

当天晚上,风雨大作,电闪雷鸣。

村里刚垒起来的灶台,像是约好了一样,噼里啪啦全熄了。

只有老孙头家那半截旧灶,经过沈六郎改良,竟然奇迹般地重新燃了起来,火苗子舔舐着锅底,出温暖的光。

“神迹啊!

这是神仙显灵了!”

老孙头激动得老泪纵横。

少年匠人们却齐声喊道:“不是神点的!

是我们自己修的!”

与此同时,长安城,深巷里。

李承乾接过贺兰楚的密报,信笺末尾,娟秀的字迹格外醒目:“浮灶船设计图已流入交趾,当地人称‘唐娃舟’。”

他轻笑一声,将纸投入炉中,看着火焰升腾:“让他们烧去吧……”

韦绶在洪州设“灾后重建局”

,名义上统筹物资,实则要求所有受助村落签署“五年供炭契约”

,变相垄断原料采购。

阿侬巡查时察觉异常,见一村老被迫以三倍价回购自家烧制的炭块,怒而质问:“韦会长,这算怎么回事?”

韦绶冷言回应:“没有规矩,火就会乱烧。”

当夜,她下令封锁通往岭南的三条私道,严禁无商会印信的炭车通行。

阿侬气得直跺脚,却无计可施,只能将此事汇报给李承乾。

薛仁贵押送一批前罪匠家庭返乡,途经洪州边界遭商会巡队拦截。

对方出示“特许通行令”

,坚称其车队携带“未经检测燃料”

薛仁贵不动怒,反请对方现场取样化验——正是标准蓝焰炭。

他取笔在令书空白处写下:“既无异物,何须关防?若怕火乱,先问心是否正。”

随即命部下抬车越障而过,留下一句:“我认的是民生司令,不是商会契。”

商会巡队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薛仁贵则带领队伍继续前行,心中暗自盘算着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李承乾微服至洪州集市,见百姓排队兑换炭票,每人限三斤,且须缴纳“炉具登记银”

他蹲守半日,现一名老妇因无力缴费,只能拾柴烧饭,烟熏泪流。

归途遇法明和尚坐于桥头施药,问曰:“这火,何时成了买卖?”

法明笑答:“当掌灯人忘了自己也曾冻过,火就成了货。”

李承乾心中一凛,愈感到改革的紧迫性。

朝堂上的交锋

李承乾回京即召韦绶入宫,不提封路之事,只问:“若明日天下大旱,炭价十倍,你救谁?”

韦绶叩头:“救持契者。”

李承乾摇头:“那你就不再是火娘,而是火霸。”

他当场下诏:废除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