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潘多拉魔盒”开启:从“不明觉厉”到“细思极恐”(1 / 4)

当燕京大学那场戒备森严的“内部交流研讨会”落下帷幕,与会的百余名全球顶尖专家学者们,如同经历了一场史诗级的“头脑风暴”或者更准确地说,一场“智商维度的集体跃迁(或曰碾压)”。他们带着满脑子盘旋的“宏观量子相干调控”、“随机共振计算”、“并行宇宙信息交换”等艰深晦涩的名词,以及一叠写满了问号和惊叹号的笔记,脚步虚浮地走出会场。

许多人走出会议中心,被外面初夏午后的阳光一照,还有些眩晕,仿佛刚刚从某个高维时空隧道中被抛射出来。

“冯·海森堡教授,您……您怎么看秦风同学提出的那些……那些理论?”一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研究员,小心翼翼地向那位素以严谨着称的德国物理学泰斗请教。

沃尔夫冈·冯·海森堡教授,这位平日里一丝不苟、眼神锐利的老爷子,此刻却罕见地有些失神。他揉了揉太阳穴,长长地叹了口气,用一种梦呓般的语气说道:“我……我需要时间……很多时间……去理解……不,是去尝试理解他说的每一个字。这孩子……他打开了一个我们从未想象过的世界的大门。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从那个我们未知的世界里走出来的!”

旁边,It的中村·光子博士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她双眼放光,仿佛打了三斤鸡血,一边走路一边还在对着空气比划着什么,嘴里快速地念叨着:“噪声……相干……宏观……如果……如果将随机共振的阈值模型与宏观电子云的集体激发态的能级跃迁概率耦合起来……天哪!这简直是一个全新的宇宙!”她说完,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远在波士顿的实验室助手的电话:“取消我未来一周所有的行程!立刻给我订购一批特种电子管,对,就是那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古董,参数范围……我稍后发给你!还有,召集理论组全体成员,我们有新课题了!一个……足以改变一切的课题!”

一位男士在办公桌前认真撰写文档

专家们的“不眠之夜”与学术界的“地震”

这些与会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当晚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失眠。有的人是兴奋得睡不着,脑海中全是秦风描绘的那些瑰丽而又深不可测的物理图景;有的人则是被那些超前的理论冲击得怀疑人生,感觉自己几十年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摇摇欲坠,需要连夜“抢救性学习”;还有一些人,则是在反复琢磨秦风话语中那些刻意模糊和点到即止的部分,试图从中挖掘出更多隐藏的信息。

尽管燕京大学和相关部门对会议内容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更何况,秦风抛出的那些理论“火种”,本身就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引爆性”。

仅仅几天之内,通过与会者的私下交流、学术圈内的邮件讨论组、以及一些嗅觉极其灵敏的科技媒体的旁敲侧击和捕风捉影(虽然他们无法获得具体的技术细节,但仅仅是“宏观量子”、“噪声计算”这些关键词,就足以让他们大做文章了),秦风在会上提出的几个“非核心原理”的吉光片羽,便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理论物理学界、计算机科学界和信息技术领域扩散开来。

《自然》杂志编辑部连夜召开紧急选题会,讨论是否要专门开辟一个“后摩尔时代计算新范式”的专栏。

《科学》期刊则直接向燕京大学发出了措辞恳切的约稿函,希望能邀请秦风(或其授权团队)就其提出的新理论撰写一篇综述性文章,哪怕只是概念性的阐述。

全球各大顶尖高校的物理系和计算机系,纷纷开始组织内部研讨会,解读和分析从各种渠道流传出来的、关于“秦氏理论”的只言片语。

一些嗅觉敏锐的科技巨头,如谷歌、Ib、微软等公司的前沿实验室负责人,也开始密切关注此事,并暗中调整了部分研发方向的权重。

“听说了吗?华夏那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