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前辈加入,对于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来说,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平衡。”
除了这三位,秦风还挑选了另外两位在量子化学计算和材料微结构表征方面有突出专长的年轻博士后。至此,“秦之队”的初代核心成员,算是有了初步的雏形。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秦风亲自与这几位候选人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与林婉清的交流,更像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两人从有机π共轭体系的分子轨道理论,聊到超分子自组装的动力学过程,再到新型功能材料在光电器件和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前景,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林婉清对秦风那远超年龄的深厚学识和前瞻性视野佩服不已,当场便表示愿意放弃在德国的一切,全职加入“秦之队”,追随秦风一同开创有机超导的新纪元。
与赵铁柱的交流,则充满了“技术宅”的硬核气息。秦风向他描述了在“墨子一号”制备和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极端条件下的仪器难题,例如如何在原子尺度精确控制薄膜生长,如何在皮秒级时间尺度上捕捉电子的瞬态行为,如何在特斯拉级别的强磁场下进行无扰动的磁学测量等等。赵铁柱听得是双眼放光,时不时地提出一些极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思路,两人一拍即合,当场就勾肩搭背地开始讨论起了如何对实验室现有的几台“老爷机”进行“魔改升级”。
而与钱理群副教授的交流,则更像是一场心灵的碰撞。秦风并没有过多地谈论具体的科研细节,而是与他分享了自己对科学探索的理解,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打破常规、挑战权威的勇气。钱理群这位在学术圈沉浮多年,早已被各种现实磨平了棱角的“中年学者”,在秦风那充满激情与理想主义光芒的感染下,仿佛重新找回了年轻时对物理学最初的那份热爱与执着。他当场便向秦风表达了“愿执弟子之礼,追随左右,共攀科学高峰”的决心,甚至还开玩笑说,以后在实验室里,就让秦风叫他“老钱”或者“钱师傅”,千万别再叫“钱老师”了,他可当不起“秦神”的老师。
就这样,在秦风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学神光环”的感召下,在燕京大学和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下,一支汇聚了有机化学、精密仪器、凝聚态理论、量子计算以及材料表征等多个领域顶尖人才的“梦之队”——“秦之队”,在万众瞩目之下,正式宣告成立!
成立仪式并没有搞得非常隆重,只是在物理学院的一个小型会议室里,由刘仁轨院士亲自主持,秦风和几位核心成员悉数到场。
“同志们,朋友们!”刘仁轨院士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眼中闪烁着智慧与激情的年轻人,心情也是无比激动,“今天,是一个值得我们燕京大学物理学院,乃至整个华夏科学界铭记的日子!因为,一支肩负着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尖兵部队’——‘秦之队’,正式成立了!”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站在最前方的秦风,眼神中充满了期许与信任:“秦风,从今天起,你就是这支队伍的队长,是这艘‘科学航母’的舰长!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秦之队’一定能够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属于我们华夏的科学奇迹!”
“现在,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秦之队’的成立!也预祝‘秦之队’在未来的科研征程中,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哗啦啦——
热烈的掌声在会议室中响起,也通过守在门外的记者们的镜头,迅速传遍了世界。
秦风站在队伍的最前方,脸上带着自信而又从容的微笑。他看着身旁这些因为信任和梦想而聚集到一起的伙伴们——有他最初的“左膀右臂”李浩、张伟、陈静,有从德国毅然归来的有机化学才女林婉清,有憨厚耿直却身怀绝技的精密仪器专家赵铁柱,还有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