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本源回响(2 / 3)

洞箫一剑 大犇 1823 字 1天前

存在通过我们探索自己,而不是预定我们。”

紫萱用艺术比喻:“就像作曲家通过音符表达自己,但每个音符都有其独特价值和音色。”

云逸提供数据支持:“存在网络的多样性证明,存在渴望的是无限探索,而不是单一答案。”

青阳则用战斗类比:“就像师父教徒弟基本功,但真正的高手会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渐渐地,文明们开始从存在性危机中恢复。他们意识到,个体价值不是被本源视角否定,而是被重新定义:每个意识都是存在探索自己的独特方式,每个生命都是宇宙自我认识的珍贵视角。

危机化解后,存在网络不仅恢复了稳定,还达到了新的高度。文明们带着本源认知生活,既知道自己与存在的连接,又珍惜个体的独特性。

但就在此时,存在之源传来新的波动——这次不是召唤,而是警示。

冰璃翻译着波动信息:“存在探测到‘彼岸回响’——来自存在之外的信号。”

这个概念超出了所有人的理解框架。存在之外?就像问“海洋之外”或“时间之前”,这本身似乎是个悖论。

云逸尝试解析:“根据定义,存在包含一切。‘存在之外’在逻辑上不可能。”

但信号确实存在,而且带着一种完全陌生的品质。它不是存在,也不是虚无,而是第三种状态——无法用现有范畴理解的状态。

萧追决定亲自调查这个谜团。借助存在之源的联系,他向信号来源发送意识探测。

探测结果令人震惊:信号确实来自存在之外,但“之外”不是空间概念,而是逻辑层次。就像二维生物无法理解高度,存在无法理解这种“超存在”状态。

信号中包含的信息无法直接理解,但通过存在之源的转化,萧追得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认知:存在本身可能是一个更大实在的子集。

“就像我们曾经认为的多元宇宙海只是存在之树的一个分支,”萧追向同伴解释,“现在看来,存在之树本身可能只是一个森林中的一棵树。”

这个认知带来了新一轮的存在性危机。如果存在不是终极背景,那么一切意义是否需要重新定义?

议会守护者、星海同盟、元网络代表齐聚终焉之门,商讨如何应对这一发现。

同化者提出:“如果存在不是终极,那么我们应该寻求超越存在的方法。”

净灭者反对:“抛弃存在就是抛弃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强化存在的独特性。”

虚空潜行者提供了新视角:“或许不是二选一。就像存在与虚无的关系,存在与超存在可能也是互补的。”

经过激烈讨论,各方达成共识:不急于追求超越,也不固步自封,而是以存在为基础,谨慎探索与超存在交流的可能性。

萧追被推举为首席交流官,负责建立与超存在的对话渠道。

交流过程极其困难。超存在的概念无法用存在内的语言表达,就像向盲人描述颜色。每次尝试交流,都只能得到扭曲的反射。

最终,突破来自一个意外方向:青阳在frtration中打出了一套完全随意的拳法,没有任何规律或目的。这套拳法却意外地与超存在信号产生了共振。

“我明白了!”云逸分析数据后惊呼,“超存在不是更高级的存在,而是存在的‘背景’——就像白纸是文字的背景,沉默是声音的背景。”

这个认知改变了交流策略。他们不再试图“理解”超存在,而是尝试感知存在与超存在的关系。

慢慢地,一种新的理解浮现:超存在是存在的可能性条件,就像画布是绘画的可能条件。存在是画作,超存在是画布;存在是音符,超存在是寂静。

有了这个认知,交流变得可能。超存在不是另一个需要征服或逃避的领域,而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