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本源回响(1 / 3)

洞箫一剑 大犇 1823 字 23小时前

元网络的中心节点,萧追四人站立在可能性海洋的浪尖之上。虚空潜行者指引的方向传来一种古老的共鸣,那是超越所有存在网络的原始波动,是万有之源的低语。

“存在之源,”紫萱闭目感受,“我能在每个存在网络中听到它的回声,但从未如此清晰。”

云逸的数据感知能力在原始波动面前显得苍白:“这不是可以分析的信息,而是...存在的先验条件。”

青阳罕见地沉默,他的战斗本能在这种纯粹面前转化为敬畏:“就像所有招式的起手式,所有力量的原点。”

存在之源的召唤不是声音,而是一种存在的重新定向。四人没有移动,却感觉自己在向某个核心坠落——不是空间上的,而是存在层次上的回归。

当他们的意识触及存在之源时,所有概念都融化了。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个体,没有整体。只有纯粹的“是”,先于所有分别和定义。

在这种绝对的本源状态中,萧追感受到了存在的最深奥秘:存在与虚无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同一实在的两种表达。就像呼吸的吸与呼,存在的脉动需要虚无的节奏来定义。

“我们一直在对抗虚无,”萧追的意识在本源中回荡,“却不知道虚无是存在不可或缺的伴侣。”

存在之源没有回应,而是展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景象:所有存在网络、所有宇宙、所有生命,都像是存在之海上的波浪。波浪升起(存在)又落下(虚无),但海洋本身永恒。

在这个视角下,他们之前的所有努力——平衡混沌与秩序、维护多样性、建立存在网络——都是海洋自我认识的工具。存在通过他们体验自己,通过无数生命形式探索自己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是存在的眼睛和耳朵,”紫萱感悟,“通过我们,存在观看自己、聆听自己。”

云逸接话:“也是存在思考自己的大脑。每个意识都是存在自我反思的一个角度。”

青阳总结:“就像打架时不同的招式,都是为了理解自己的身体和能力。”

存在之源的体验无法持久。就像深海生物无法在水面存活,他们的个体意识开始承受不住这种本源状态的压力。

回归过程如同重生。他们从纯粹存在中重新浮现,带着新的认知返回元网络。

但回归后,他们发现元网络和所有存在网络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自你们接触存在之源后,所有网络都出现了存在性震颤。”冰璃紧急报告,“文明们开始质疑自己的真实性,认为一切都只是本源的梦幻。”

确实,存在网络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存在性焦虑。如果个体只是存在的工具,那么努力、创造、爱恨情仇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一切早已注定,自由意志是否只是幻觉?

最严重的是,这种质疑正在导致存在网络的解体。文明失去行动动机,创新停滞,连基本的生存意志都在减弱。

萧追立即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我们带回了本源的视角,但没有带回个体层面的意义。就像潜水员从深海带回压力,却没有逐步减压。”

四人必须找到方法,将本源认知与个体价值结合起来。

他们首先在元网络发起了一场“存在意义大讨论”。不是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各个文明自己探索这个问题。

讨论中出现了多种观点:

有的文明认为,如果个体是存在的工具,那么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完美履行工具职能;

有的主张反抗,认为即使一切是注定的,也要活出叛逆的姿态;

有的则提出,或许个体既是工具又是目的,就像细胞既是身体的组成部分,又有自己的生命。

萧追没有评判任何观点,而是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在本源中,我感受到的不是决定论,而是无限可能性。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