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宗笑柄。
更令他们不安的是,这位洛长老口中提到的“新东西”
究竟是什么来路?莫非他真要在这天工阁的传道圣地,讲授什么离经叛道之法?
杨云天见场面重归肃静,便从容不迫地继续开口。
他声音清朗,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炼器一道,所谓‘道’,便自有其深意。
我等器师穷尽毕生心血,最终目的无非是要赋予器物强大的能力,以反哺自身修行。
故而我认为,万不可将‘道’与‘术’混为一谈。”
他目光扫过全场,见不少弟子露出思索神色,便放缓语,字句清晰:“既然是道,那便如百川归海,自然不止一种路数可达。
我宗传承的‘本源术法’,乃是通往炼器大道的一条康庄大道,但其他能通往大道的术法,该不该学?又该如何去学?这个根本问题,必须要想得明白,问得清晰!”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警醒的意味:“否则,一旦本末倒置,误将某一种‘术’当成了唯一的‘道’,那便是画地为牢,自己囚禁了自己前进的脚步。
看似坚守正道,实则是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见到场中有人若有所思地点头,也有人紧锁眉头面露不解,杨云天语气一转,变得平和:“以上所言,皆是我一家之见,姑妄听之即可,不必过分纠结。
今日我要与诸位探讨的,便是抛开‘本源之法’外,另一条或许可行的炼器路数。”
说罢,杨云天袖袍一挥,十座流光溢彩的炼器炉鼎自储物袋中鱼贯而出,稳稳落在场地中央。
这些正是他往日为自己备下的制式器炉,虽不及在场诸位长老的专用炉鼎那般珍稀,却远比炼器广场上的普通炉鼎精良得多,更非当初比试时所用的新手简易炉具可比。
炉身符文流转,灵光氤氲,顿时引得场中一片哗然。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惊疑不定——不是说开坛授课么?这般阵仗,倒像是要当场开炉炼器了?
殊不知对杨云天而言,最有效的传授方式便是知行合一。
昔日在天水阁丹堂执教时,他便惯于同时开炉七八座,一为省时增效,二来这般直观演示,对弟子理解炼器精髓、铭记关键手法有着不可替代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