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个相当于缩小的翰林院,备皇帝咨询。
如此更不要提啥内阁在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的时候辅佐朝政了,根本就是唬人的。
真正让内阁凌驾于六部九卿之上的,是英宗时期的正统初年。
而那个时候,英宗根本没有亲政。
换句话讲,是杨荣等人暗度陈仓,重建宰权,只是换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名字‘内阁’。
就这还不放心,还把内阁又套在翰林院名下。
这……不就是乱命吗?
而更让郑直感兴趣的,也是从那个时候,天下卫所的卫仓由五军都督府手里,转到了兵部手里。
也就是讲,文臣趁着英宗年纪小,用皇帝的名义玩手腕,抢下了卫仓。
可不要小看这一步,军队打仗可是打的粮饷。
之前卫所军屯由五军都督府监管卫仓,各地卫所军镇对于兵部的话听不听两可,只要听皇帝的就成。
可是如今粮食握在兵部手里,并由当地亲民官监管,那么军队粮饷都无,就不得不向兵部低头了。
而之后朝廷向各地军事重镇派出的文臣镇守使就顺理成章的掌握了主动,毕竟对方手里有朝廷大义,有粮有饷。
正琢磨,外边传来动静“郑阁老。”
是谢迁的声音。
郑直不情不愿的合拢书,穿上鞋之后,打开直房门,掀开棉门帘。
不出意料,三个老贼都在外边“诸位阁老咋百忙之中有空来此?快请进。”
讲完让开。
刘健脸色难看,依旧不一言,直接走了进去。
李东阳和谢迁与郑直谦让片刻后,被年轻力壮的郑直推了进屋。
李东阳刚刚在门口就感到屋里的阵阵热浪,瞅了眼宽敞不少明亮不少的直房内景致,嘴角有些抽。
谢迁自然最清楚,可是看到郑直竟然把五个房间都放上了火盆,同样无语。
“郑阁老好生安逸清闲啊。”
刘健脾气火爆,直接道“这里只怕比陛下的乾清宫还惬意吧?”
大明无处没有规矩,这用碳量自然也是规矩之一。
三个老叟为了做百官垂范,可是很耐冻的。
“哦。”
郑直老老实实回答“俺没去过乾清宫,不过若真的如此,刘阁老不该上本督促司礼监为陛下多加几个火炉吗?”
李东阳赶紧抢在刘健前开口“郑阁老的提议也对。
只是俺们今日来,是听了一件事,想向郑阁老求证。”
“诸位阁老请坐。”
郑直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不着急,有话好好讲,俺也想听听诸位指教。”
文渊阁东西直房地方狭小,尤其是东直房,每个房间地方都不大,众人已经习惯了站着商议。
偏偏郑直把后排五间房打通了,自然不用四位阁老站着吵架。
“莫打岔。”
刘健一摆手“请问郑阁老,为何这四日刑部,大理寺,十三提刑按察使司送来的题本全都被退回去了?郑阁老如此荒唐,岂非拿国事做儿戏?”
“刘阁老。”
郑直坐了下来“据俺所知,内阁分部之后,若非辅相招共论国事,平日里都是各管一摊,出了事向主上负责的。”
“郑阁老总要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
一直不开口的谢迁终于说话了“毕竟不教而诛也会让下边的人无所适从的。”
“也好。”
郑直不紧不慢道“敢问诸位阁老,清朝官职为何论品?”
“明尊卑。”
刘健不等李东阳和谢迁使眼色,直接道“可有不妥?”
“有。”
郑直笑笑“提刑按察司按察使不过正三品,就敢列名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