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都要将携带大额银两寄存在同乡处,这似乎……“藁城城小,历来不善货殖,只怕入不敷出啊。”
“可是藁城就挨着真定府城。”
李锐耐心的为郑直讲解“郑解元只需要在府城开一家当铺,不就可以将京师到九省通衢的真定府城的金流尽收囊中吗?”
郑直的呼吸一下子急促了,一府金流?那是多少银子?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真定府城历来是直隶境内的木植集散地,那些木植商贾哪一个不是带着几百几千两银子?继而想到了藁城,藁城人确实不擅长做买卖,可是因为藁城是畿南少有的养马良地,境内可是有不少马贩子。
别的不讲薛汉不就是吗?还有那个钱朝奉,华朝奉。
甚至郑宽迹之前,也是做的马料买卖“俺们北人历来因循守旧,只怕抱残守缺,无人响应啊。”
“实不相瞒。”
李锐看郑直心动了,立刻道“俺之所以如此提议也有私心。”
言罢,看看左右“郑解元可否借一步讲话?”
郑直点点头,跟着李锐又朝着河边走了一段距离。
对方这才道“俺们王府在京师有些买卖,每年这结余就要想办法弄回去。
路途漫漫长达两千余里,实在太不稳当了。
郑解元可记得俺们上京之时,官府在彰德府大动干戈?”
“自然。”
郑直赶忙点头“虽然案之地是大名,可俺们直隶民风向来淳朴,哪见过这种丧心病狂的强盗,几十条人命啊。”
“谁说不是啊。”
李锐有些无语,都啥时候了,郑直还要给北方人正名,难道‘绿林好汉’都是白叫的“被抢的还是定国公家,他家就算再不顶用,那也是大明六国公之一啊。
更何况是俺们。”
“啥?”
郑直再次确认“被抢的是定国公家?”
当初邸抄上语焉不详,只讲是勋贵之家被抢。
他也曾好奇过究竟是谁,毕竟京师勋贵大多都是寅吃卯粮,却不想竟然是定国公家。
郑直突然想到了到现在还‘存在’定国公家的那三万两银子。
难不成,俺自个抢了自个的银子?
“对。”
李锐误认为郑直这个年幼的解元没多少见识,并没有大惊小怪,反而拉回正题“所以,若是能够在这里就取到银子,俺们方便,郑解元不也方便?”
郑直点点头,立刻按住了要将彰卫当讲出来的冲动。
对方这法子很好,倘若详加体会,就是一条来银子的好路。
关键这法子对方为啥不用?
“其实,若是郑解元愿意,日后将这当铺开去襄阳,俺们王府愿意鼎力相助。”
李锐继续“自然俺们也晓得这其中的火耗不低,不如这样,每笔一成如何?”
“一成?”
郑直好奇的问“那是多少?”
“每次千把两总是有的。”
李锐拱拱手。
“好。”
郑直眼前一亮“俺一会就让人合计去真定……”
“不不不。”
李锐赶紧道“郑解元误会俺了。
这银子俺们不从真定取,就从藁城取。
毕竟藁城就在滹沱河边,距离襄阳也要更近。”
“这样啊。”
郑直好奇,毕竟真定府城和藁城县城都在滹沱河边,都是坐船,左右不过相差几十里而已“那这么讲,李百户近期就可以将银子存入俺在京师的当铺?”
“这随时都可以。”
李锐却道“不过,俺劝郑解元还是要先想好防盗,还有银票防伪的法子。
毕竟这段日子俺也听人讲了,畿南不靖。
至于防伪,天下间书画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