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众人脸上神情的微妙变化,
尤其是爷爷刘树德眼中那一闪而过的犹豫和动摇,刘青山心中猛地一紧。
他太了解爷爷了,爷爷自己绝不会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离开扎根一辈子的弯河,但如果是为了儿孙们能有更好的前程,爷爷那颗坚硬如铁的心,很可能就会软化。
在爷爷看来,
去燕京,就等同于给儿孙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富贵和成功的坦途,他绝不会成为孩子们追求幸福的绊脚石。
“不能再等了!”
刘青山在心中暗道,“必须立刻阻止这个势头,否则爷爷很可能就要松口答应了!”
然而,
阻止的关键,并非简单地反驳两位爷爷的好意,那样只会显得不识抬举,伤了长辈的心。
他必须用一种更巧妙、更有说服力的方式,让二爷爷和三爷爷,甚至让爷爷本人,重新认识弯河的价值,看到这片黄土地下蕴藏的、远超他们想象的巨大潜力。
刘青山比任何人都清楚,弯河未来将会成长到何种惊人的地步,它的辉煌前景,绝非眼下这座繁华的燕京城所能简单比拟的。
更何况,
弯河是他重生归来后,庞大计划版图中至关重要、不可缺失的一环,承载着他改变家族乃至一方乡土命运的宏愿,绝不能在起步阶段就失去核心的根基和家人这份同舟共济的力量。
心思电转之间,刘青山已然有了主意。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绪,脸上重新挂上沉稳的笑容,抬起头,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郑重,望向坐在爷爷身旁的刘树义和刘树茂,开口问道:“二爷爷,三爷爷,你们来到弯河也有一天了,里里外外都看了看。依您二位的眼光和见识,觉得……咱们这弯河怎么样?”
这看似平常的一问,却让原本热烈而略带紧迫的气氛为之一顿。
刘树义和刘树茂显然没料到刘青山会突然问这个,两人都愣了一下,交换了一个眼神,心思微动,不明白刘青山在此时提出这个问题的深意。
性子更直爽的刘树茂先开了口,
他环顾了一下整洁的院落和远处依稀可见的厂房轮廓,语气带着不加掩饰的赞许:“好!说实话,来之前,我想象中的弯河,就是个普普通通、甚至可能有些穷困的西北山村。无非就是家家户户打的粮食多一些,社员们都能吃得饱饭。”
“可到了这儿亲眼一看,真是大吃一惊!”
他伸出手指,虚点着远处,“你看看,村里铺的是平整的水泥路,晚上有明亮的路灯,有气派的招待所、商品琳琅满目的商店,还有生意红火的饭店,更别提那些已经办起来的工厂了……”
“除了地方小点,人少点,这哪里还像个农村?说是个热闹兴旺的小县城,也一点都不为过!来到这里,我才真正相信报纸上那些‘全国第一村’的报道,所言不虚,是名副其实啊!”
这番评价可谓相当之高,也符合事实。
院子里不少刘家人听了,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然而,
刘青山听完,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追问道:“三爷爷说得是。还有呢?”
“还有?”
刘树茂被问得有些疑惑,浓眉微挑,“青山,你指的是什么?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成果,难道还不够好吗?”
在他看来,一个农村能发展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奇迹了,而且还是很不可思议的奇迹!
刘青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始终沉思不语的二爷爷刘树义,眼神中带着探询和期待。
刘树义眉头微微皱起,他比三弟想得更深一些。
他敏锐地察觉到,刘青山这个问题绝非表面那么简单,肯定别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