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西北·弯河!(1 / 4)

1979年12月30日,下午。

三辆风尘仆仆的军绿色吉普车,卷着西北冬日干燥的黄土,沿着新修的、与周边村落截然不同的平整水泥路,终于驶近了弯河大队的地界。

透过车窗,

望着远处熟悉的黄土高原沟壑和逐渐清晰的村舍轮廓,刘青山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虽然只离开了不到半年,但此番归来,心境已然大不相同。

近半年的燕京求学经历,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这两天突如其来的认亲变故,更是彻底颠覆了他对自己身世和未来的认知。

此刻,他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迫切。

他迫切地想要见到爷爷刘树德,想看看他老人家得知这惊天喜讯后的反应,他想见到父母,告诉他们儿子在外的成绩和遇到的奇遇。

他甚至想看看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以一种全新的、游子归来的视角。

故乡的一切,此刻在他眼中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亲切的光晕。

与他同样心潮澎湃,甚至更为剧烈的,是坐在他身后的刘树义和刘树茂。

两位身经百战、见惯大风大浪的老将军,此刻竟也显得有些紧张和坐立不安。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窗外这片既陌生又仿佛在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土地,眼神复杂得难以化开。

就是这里了…

他们失散了近半个世纪、魂牵梦萦、愧疚牵挂了一辈子的大哥刘树德,就生活在这片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

大哥他……这些年过得好吗?

身体怎么样?

他…还认得我们这两个弟弟吗?

他……会怪我们这么多年才找到他吗?

无数个问题像潮水般冲击着他们的心房,让他们的手掌不自觉地攥紧。近乡情怯的巨大激动、跨越漫长烽火岁月与时代变迁终于得以团聚的深沉慨叹、以及一种即将弥补历史缺憾的强烈期盼,在他们胸中激荡,几乎要冲破他们惯有的威严与冷静。

条路,他们走得实在太久、太艰难了。

为了能最快速度抵达,他们今日凌晨天未亮时,便从燕京军用机场乘坐一架直-5军用直升机紧急升空。

巨大的轰鸣声划破黎明的寂静,飞机朝着西南方向一路疾驰。

中途在中原重镇汴京军用机场短暂降落,补充燃油并进行必要的飞行安全检查。

再次起飞后,飞机于中午时分顺利抵达长安军区机场。

在那里,他们简单用了午餐,并未多做停留,便换乘早已安排好的三辆吉普车,在当地部队人员的引导下,一路疾驰,直奔华阳县弯河大队而来。

这跨越千里的归乡路,

动用了这个时代所能调动的、最快最顶级的交通方式,其背后是两位老人刻不容缓、近乎燃烧的急切心情。

吉普车继续向前行驶,

刘青山透过车窗,敏锐地察觉到弯河大队在这短短半年里发生的显着变化。

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口立起的一个巨大的、用砖石水泥砌成的丰碑式牌子,上面用醒目的红色字体写着“西北·弯河”四个大字,旁边还刷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先行示范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标语。

这气派的门面,

与附近其他村庄的土坯矮墙形成了鲜明对比,彰显着弯河大队如今的不同凡响。

更让他惊讶的是脚下的路!

去燕京之前,村里所有的道路都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黄土路。

而如今,一条平整光滑的灰色水泥路,如同一条崭新的动脉,从村口一直向村庄深处延伸而去!

虽然不算宽阔,但在这偏远的西北农村,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现代化”景象!

车轮压在上面,只有平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