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态度跟方案都拿出来了,不同意那就拉倒(3 / 6)

……”

    王志恒满脸苦涩地提醒谢威,“不说其他方面,仅仅是人手方面都不足。”

    他很想提醒谢威,做人还是得要点脸。

    当初谢威借着合作预警机项目,从西工大要了一批航空专业的技术骨干,涉及飞行控制、航电、流体力学、材料等各个航空领域。

    人“借走了”,项目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启动。哈工大方面连谁负责都不知道。

    其中心酸,苦涩,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这会儿,怕是又想通过同样的手段来搞运-10团队的技术研发人员吧?

    什么让西工大接手!

    分明是让西工大背锅。

    这锅不能背。

    “这次合作,一方面是为了利用运-10持续研制来逐步提升国产大飞机的设计研发水平、制造水平……”

    谢威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把几人的反应都收在眼里,才继续说道:“另一方面就是利用运-10来整合整个航空产业,逐步提升国内航空配套水平。而空军不管是运输机还是轰炸机,都有成熟的体系,却因为飞机不够大,制造工艺跟技术也无法满足更大吨位的飞机……”

    这是谢威真实想法。

    国内搞飞机单位不少,战斗机、运输机、客机、轰炸机、歼轰甚至直升机等,不过技术水平都很差。

    尤其是各个单位一开始就学习的苏联模式,加上三线建设时期一直都是为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准备,任何大型一点的单位,都是各种配套能搞全就搞全。

    这也是为了在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后,其他相关单位被炸,这些单位能保证相关武器装备持续制造下去。

    所以,各个单位间的协调性,非常差。

    根本没有统一起来。

    从谢威提出复杂工程系统管理方法搞核心机后,哈工大专门从学校跟各个配套单位组织了一批管理人员研究相关课题——运-10也是谢威想要用来试验的大项目。

    “沪市大飞机厂跟710研究所现在做的挺不错,我们可以承担一些项目……西工大在这方面并没有经验……”

    一想到谢威可能是为了挖运-10团队的技术骨干,然后让西工大背锅,王志恒就闹心。

    向叶明德投去询问的目光,结果叶明德仿佛傻了一样,一点反应都没有。

    “是啊,谢主任,西工大不适合负责主导项目。”

    叶明德也反应了过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