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春节假期的余温尚未散尽,王玲小组已投入“水下反恐无人装备”的研发工作。办公室的全息沙盘新增了水下场景模块,蔚蓝的虚拟水域中,礁石、暗流、水下洞穴等环境要素清晰呈现。林薇将《太白阴经·水战具篇》《武经总要·水战》等古籍资料整理成册,摊放在会议桌上:“古代水战依赖楼船、斗舰、拍竿等装备,讲究‘顺流而下、据险而守’,这与水下反恐‘适应环境、精准打击’的需求高度契合。”
她指着古籍中“楼船望敌”的记载:“楼船高达数层,可俯瞰水面敌军动向,咱们可以为水下无人潜航器加装‘立体探测系统’,借鉴其登高望远的思路,结合侧扫声呐、光学成像设备,实现对水下目标的全方位探查。”针对《武经总要》中“拍竿碎舰”的破障战术,林薇提出设想:“水下暗礁、废弃渔网常阻碍装备行动,可在无人潜航器前端加装‘仿生机械臂’,模仿拍竿的冲击原理,清除障碍物,同时机械臂还能搭载切割工具,应对水下锁具、缆绳等拦截设施。”
赵阳牵头搭建水下作战模拟池,还原近海礁石区、内河隧道、深海洞穴等典型水下场景。首次测试时,无人潜航器在暗流区域失控,无法稳定悬停。他翻阅林薇标注的《六韬·犬韬》“舟战之法,必居上风、上流”,受到启发:“古代舟战善用水流规律,咱们可以为潜航器加装‘水流自适应推进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流速度与方向,自动调整推进力度,像古代战船借水流之势航行一样,提升装备在复杂水流中的稳定性。”
调整后的潜航器在模拟池中的悬停精度提升至0.1米,成功穿越布满礁石的狭窄水道。但在模拟水下洞穴侦查时,潜航器的光学镜头被浑浊水体遮挡,无法传回清晰图像。赵阳参考《墨子·备水》中“以罂听之”的水下监听技术——将装满水的陶罂沉入水中,通过罂口听辨敌军凿船声,提出“声波成像辅助侦查”方案:“在光学设备失效时,启动声波成像系统,利用不同物体对声波的反射差异构建洞穴内部三维模型,弥补视觉侦查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