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5锚点回响与农书新章(5 / 8)

水晶星”时,王玲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参观者——星盟的“远古观察员”。这位通体呈银白色的地外智慧,据说已存活了百万年,亲眼见证了星盟布设“火种锚点”的过程。

    “你们的文明,超出了星盟的预期。”“远古观察员”的思维信号带着沧桑,“我们布设锚点时,曾预测地球文明需要十万年才能解锁完整编码,没想到你们用五千年就做到了——关键在于‘古籍传承’。”

    他调出一段尘封的数据:“其他星球的文明,要么抛弃传统追求科技,要么固守传统拒绝创新,只有地球,做到了‘古今融合’。你们的古籍,就像一条纽带,把过去与未来紧紧相连。”

    “远古观察员”送给王玲一枚古老的晶体,里面存储着星盟百万年来收集的农耕智慧:“这是‘宇宙农耕总集’,里面有一万八千个文明的农耕经验与教训。现在,该由你们来续写它的新篇章了。”

    返回地球后,王玲组织团队对“宇宙农耕总集”进行整理。他们发现,许多地外文明的农耕困境,都能在地球古籍中找到解决方案:“水晶星”的光照不足问题,《农桑辑要》的“阳畦育苗法”可提供思路;“风暴星”的强风灾害,河姆渡的“干栏式农田”能有效抵御;“盐碱星”的土壤难题,《天工开物》的“淋盐法”已有成熟方案。

    基于这些发现,“星河农书”推出了“文明定制版”。针对不同星球的生态特点,整合地球古籍智慧与地外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农耕解决方案。短短三个月,就有三十多个文明通过定制方案,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粮食问题。

    这天,“太白”天文台突然监测到一组强烈的能量信号,来源是银河系中心的“银心锚点”——星盟的核心锚点。“银心锚点发出了‘文明召集令’。”张启明盯着屏幕,“只有通过所有评估的文明,才能收到邀请。”

    王玲的终端立刻弹出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