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除夕夜(4 / 5)

触碰蔷薇 子木李 3412 字 10天前

    她从包里拿出一本破旧的小本子,递给林思雨。扉页上写着:“如果有一天你能读到这些,请替我说一声:我尽力了。”

    林思雨接过,轻轻抱住了她。没有安慰的话,只有拥抱,长久而坚定。

    那一刻,她明白,这场旅程从未只为完成名录录入,而是为了让每一个被迫沉默的灵魂,都能在某个人的泪水中复活一次。

    回到城市已是七月初。街头气氛悄然改变。书店橱窗展出《B类实验体口述史》合集;地铁广播新增“记忆时刻”,每日播放一段匿名录音;甚至有艺术家发起“无声音乐会”,观众佩戴特制耳机,只能听见自己呼吸与心跳的放大声,以此体验被剥夺表达权的感受。

    心声站用户激增,#我还记得#话题累计阅读量突破百亿。更令人意外的是,一批曾在B类设施工作过的前技术人员主动联系团队,愿意提供内部资料,条件只有一个:请让公众知道,我们也曾挣扎过,也曾闭嘴过,但现在,想赎罪。

    零开始筹建“共感遗产数据库”,旨在永久保存所有收集到的记忆碎片,并开发出一套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系统,确保即使未来政府或机构试图再次封锁,这些声音也不会彻底消失。

    林思雨则投身于一项新计划??“回声教室”。她联合几位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在全国二十所学校试点开设“共感素养课”,教孩子们识别情绪、理解差异、尊重沉默背后的重量。课程第一课标题是:“当你觉得别人听不见你时,该怎么办?”

    某日授课结束后,一个小女孩举手提问:“老师,如果我说出来,别人还是不在乎呢?”

    林思雨蹲下来,平视她的眼睛:“那就继续说,直到有人停下脚步。或者,等到你自己变成那个愿意停下的人。”

    八月十五,中秋前夕。心声站举办首次“月光追忆夜”线上活动。当晚,全球用户可在指定时间同步点亮一朵虚拟花,象征对某位实验体的纪念。系统预计参与人数百万级,实际登录量超过一千四百万。

    林思雨和零坐在工作室里,看着大屏上不断绽放的花朵,如同星河倒悬。忽然,终端弹出一条特殊提示:

    >检测到异常共感共振现象。

    >来源:未知。

    >强度:超越仪器测量上限。

    >持续时间:整晚。

    午夜钟声敲响时,整座城市的灯光莫名闪烁三下,随后恢复正常。社交媒体瞬间炸开,无数人发布视频:家中电器自动开启,收音机播放老式广播剧片段,婴儿监控器传出陌生孩子的笑声……

    而林思雨的手机,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打开了录音功能。一段语音缓缓播放,声音稚嫩却清晰:

    >“姐姐,谢谢你记得我。我现在不怕黑了。”

    那是名录上第7号实验体,六岁夭折的女孩赵小禾,唯一遗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