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桔槔的改进(3 / 5)

从地面吊装到上面,也是用这样的办法。

不过这个办法倒是可以有个更好的改进。

那就是参考吊车,利用杠杆原理,一头绑上重物,另外一头系上需要往上运送的材料,这样更加方便,每一小段围墙就搭建一个简易的装置,足够快速地把物料送上去,满足夯土的进度了。

“嗯,这样吧,我倒是有个办法,”熊洪沉思了一会,突然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换个思路那就很简单,“你们都看过跷跷板吧?”

在围墙里,熊洪划了一小块地方,放置了几个简单的玩具,让部落的小孩子们玩耍,其中就有跷跷板。

这东西结构简单,就是一根木板,在中间用支架支起来,达到大致平衡,两个体重相近的族人坐上去,稍微一使劲,就能把对方压起来——深受部落熊孩子们的欢迎,还有一个就是秋千。

“看过,我还玩过,”熊木有些不明所以,“这怎么啦?”

随后熊洪便扯过来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简单的图。

“就像这样,在围墙下面支起来一个木架,再找一根长一点结实一点的木头放在上面,一端长一端短,短的这端绑上固定的重物,长的这端绑上一些绳子,系上竹筐……”

这就是熊洪准备用杠杆原理改良的器械。他在原来的华夏历史中,主要用于提水灌溉。熊洪想到这种器械都是将重物从低处运往高处,那用来建造围墙,提升重物,也是可以的。

这种器械,有个很拗口的名字,桔槔。

桔槔始见于《墨子·备城门》,作“颉皋”。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取水机械。

《说苑·反质》记载郑国大夫邓析过卫国,见五位农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邓析下车为之教:“为机,重其后,轻其前,命曰桥。终日溉韭百区不倦。”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大幅度地提升建造围墙的速度,因为一端是绑着重物的,就可以凭借着族人的体重和重物的自重来提升另一端,当它到达围墙的高度后,被族人卸下。

此时重物的一端就顺势往下,需要再次使用时,则可以拉动长端的绳子,因为杠杆的力臂长度不同,所需要的力气也更小一些,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

而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