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类似。不过围墙底部采用石头为原材料,保护地基,墙体采用版筑、夯土的方式,增强墙体的坚固程度。
“这些步骤中,开挖地基、打木桩以及夯土,都没有太多好改进的,至少以现在部落的水平,只能这样来做,”熊洪等熊木讲完,也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不过对于将这些材料运到墙上面,我倒是有个主意,你们看……”
围墙修建,墙体通常都在二米五以上,而准备修建的新围墙,至少要达到三米,这样不仅可以隔绝外部的野兽威胁,也可以迟滞敌对势力的攀爬——虽然目前部落周围没有什么敌对势力,但高大坚固的围墙,给族人的安全感会更多。
修建围墙,尤其是版筑法修建围墙,墙体需要一层层地往上加泥土,越往上,族人们需要运送的泥土也就越多,困难也就越大。这也是熊木当初要这么多人修建的原因,在材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夯土和运送材料本身,是非常需要人力的。
“你是说,最需要人力的地方,就是把泥土、材料往墙体上面运?”
熊木点点头,算是认同了熊洪的总结。
“没错,挖地基、建到一米高之前,都不怎么需要运送材料,但高度再高一些,把这些泥土、石块往上搬,就需要很多族人了,墙体也不宽,上面能站的人很少,现在只能是上面的人用竹筐绑上绳子,底下装满后再拉上去,每次还不能拉太多,不然很快上面的人就没力气了。”
之前修建围墙,是采用在四个角搭建一条斜坡通往墙体的办法,来提高运送的效率,不过这么长的围墙,光靠修建斜坡也不是办法,影响进度的不光是运送速度的问题,还有运送效率的麻烦。一次性运上一百斤,和一次运上二十斤,肯定不一样。
如何更好地将筑造围墙所需要的材料,更省力地运送到不断加高的围墙上,这才是节省劳动力的关键。
熊洪脑海中想起了小时候农村盖新房,上楼板的场景,一辆拖拉机机头前轮处加装上滚轴,上面绑着一根粗粗的钢缆,钢缆的另一头,通过楼房上面搭建的滑轮,系在重物上。
拖拉机转动时,带动滚轴,收紧钢缆,就把重物吊了上去,而这时只要待在上面的人把重物卸下来就可以。
当初修建钟楼的时候,把铜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