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十万人就已经能够影响一场战争的走向,就像是他当年的靖难之时,其实他手下的军队数量一直也没有特别特别多,但是只要都相对精锐、并且指挥得当,那就已经能够取得许多胜利,在很多关键时刻掌握胜局了。
至于说开支消耗……十万的兵力,如果按照十抽一的比例的话,那就至少需要一百万的丁壮人口——但是这个抽调丁壮的比例同样是极高了,正常状态下,朝廷根本不可能来上一个十抽一。
当然,大明的人口数量也不至于到了动员十万兵力就要十抽一的地步。
但是,抽调丁壮还只是一部分;更可怕的是这十万人所需要的各种后勤补给。
按照杨嗣昌和户部尚书计算的,需要两百六十万两或者两百八十万两,这两个数字不论哪一个,都其实是巨额消耗了——别说那个时候的明朝朝廷根本不可能拿得出来,就算是当下,永乐年间,想要搞出来这样的开支也不是随便的事情。
更不要说这还只是饷银的开支。
除了饷银之外,其他各种消耗同样不少,物资、粮草、武器铠甲的损耗、马匹的损耗、人员的损耗……
总之,没有一个是小数目。
杨嗣昌一开口就是增兵十二万……他可真是敢说也敢想啊!也不想想大明能不能负担得起,就算强行负担,后果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