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启嘴角一抽,不忍直视地捂了一下自己的眼睛。
要果真如此,而且皇帝也同意了、朝臣也都同意了的话,那,那明朝可真是死的不冤,死的不冤啊!
【既然提出了整体的军事部署,那么就需要考虑如何让这些军事部署能够落实下去。】
【因此,紧随其后,杨嗣昌在兵力和军饷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计划:首先是兵力。以现有兵力,显然不可能达成杨嗣昌的计划,简单来说,兵力不足,需要增兵。】
【杨嗣昌直接提议,要求增兵十二万。具体划分是这样的:凤阳和泗州祖陵,官兵数量增加五千人;承天祖陵官兵数量增加五千人,这两个地方的官兵都坚守当地不动;陕西三边总督这边,官兵数量增加三万,总理军门官兵数量增加三万,这六万人都用来追剿起义军;凤阳、陕西两个巡抚下辖的官兵数量各自增加一万,总共两万;湖广、河南两个巡抚的官兵数量各自增加一万五千,总共三万。】
【以上,五千+五千+六万+两万+三万=十二万。】
【多出来十二万人,这十二万人是真的指望他们作战的,当然不可能不给他们发军饷、不给他们提供粮草,因此,军饷也得随之增加。】
【而按照杨嗣昌的规划,这新增的十二万人之中,步兵的数量应该达到七万四千人,骑兵的数量应该达到三万六千人。
步兵和骑兵的军饷并不相同。步兵每人每天应该发给饷银五分,七万四千人一年所需的饷银,就是一百三十三万两千两;骑兵每人每天需要饷银和草料钱共计一钱,三万六千人一年算下来就是一百二十九万六千两。】
【这两者相加,就是最后的总开支,是二百六十二万八千两。】
【当然,这是杨嗣昌的计算结果。】
【后来和户部一讨论,户部尚书表示,你这钱算得少了!这两百六十多万两只够十一万人所需,还需要增加十八万两,供给一万人,所以按照户部的计算,最后需要的钱应该是二百八十万八千两。】
“直接增加十多万的兵力?!”朱棣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兵力数量……虽然好像每次看大战,都是几十万对几十万的规模,但事实上,正常状态下,增加十万就已经非常非常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