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曲率之眼与星芒初铸(1 / 3)

第二百六十章 曲率之眼与星芒初铸

“洞察”项目的量子真空涨落探测网(qVFN)在“星之子”能量场的辅助滤波下,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够从宇宙的背景噪音中剥离出那些微弱却非自然的信号涟漪。然而,这仅仅是构建完整预警体系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超时空曲率引力透镜阵列(ScGLA)的部署与校准——才刚刚开始。

与布撒微型传感器节点的qVFN不同,ScGLA的核心是少数几个大型、极其精密的引力感应平台。这些平台需要被精准部署在星耀之渊外围几个经过严格计算的关键引力节点上,如同在深空中放置几面巨大的“凹面镜”,通过测量背景星光经过隐形目标附近时产生的微小偏折(引力透镜效应),来勾勒出不可见物体的轮廓和位置。

【ScGLA平台部署任务启动】

【目标点位:L4-7、G-11、tau-23(三个关键引力平衡点)】

【执行单位:第七工程舰队(“工匠”号牵头)】

【护航单位:王猛麾下第三巡逻舰队】

“工匠”号工程舰及其编队携带着三个庞大的、折叠状态的ScGLA平台,缓缓驶向深邃的星空。部署过程本身就像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容不得半点差错。

平台需要在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展开,其每一个感应元件的角度都需要微调至原子级别的精度,才能保证后续测量的准确性。任何微小的震动、温度波动甚至来自过往舰船的引力扰动,都可能导致校准失败。

工程舰队花了整整五个天际日,才小心翼翼地将第一个平台(L4-7点位)部署并初步固定。然而,就在进行精细校准时,问题出现了。

“报告!L4-7平台基准校准连续失败!核心镜面阵列无法达到理论聚焦精度,误差超出允许范围三个数量级!”工程总监的声音带着焦急和困惑。

远程技术支持团队的ζ-3立刻介入分析。大量的数据被传回,经过“方舟”超算的快速模拟,问题根源被迅速定位。

“是本地时空曲率微扰!”ζ-3看着模拟结果,脸色凝重,“星耀之渊的时空并非平坦的,它内部存在着大量极其微弱但复杂的引力波纹,像是某种‘背景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