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明的天,并非一直艳阳高照(2 / 14)

    官厂的分配制度,官厂将利润向下分配了三成,这三成利润不仅仅是学堂、官舍、食堂,还有惠民药局。

    只要这种分配还存在一天,肉食者们那一套感恩逻辑,就根本站不住脚。

    无论是旧文化贵族还是新兴资产阶级,他们的本质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希望营造一种感恩文化,发几钱银子,就要成为匠人们的再生父母,让工匠们对他们感恩戴德,跪下磕头。

    可是大家都是干一样的活儿,官厂匠人有学上,有病可以看,你这个民坊主,给这点银子,还要人跪下磕头叫爹?!

    穷民苦力们是见识短,但他们又不傻,官厂的匠人们以厂为家,那是因为官厂给的真的很多,光是每年的开工银,都让民坊的匠人们羡慕的眼红。

    你民坊主想要匠人跪下磕头,这开工银是不是同步一下?

    除了物质分配、生产关系之外,就是肉食者们发现,自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匠人们正在慢慢取代他们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而且是全面取代。

    在以前,大明皇帝要动武,必须要问问士大夫们的意见,因为兵源、粮饷、军备、力役都要靠这些肉食者们去解决,皇帝就必须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否则你什么都做不成。

    但匠人提供了优质的兵源、提供了优质的军械,还提供了大量的力役,让物资高速周转。

    在以前,高度封闭的小农经济里,能够提供需求的只有肉食者们,穷民苦力一家人有一条裤子,逢年过节扯个红色头绳,已经可以称之为门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