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分工合作,多劳多得(2 / 4)

>

“必须得‘分拨人手,各立行当,专人专管,各司其职’才行!”

他这话一出口,堂屋里顿时安静了不少。

众人都在低头琢磨着这张先生话里的意思。

这“分拨人手,各立行当”,他们倒是能明白。

可这“专人专管,各司其职”,又是个啥章程呢?

“张先生,您说的这个‘分拨人手,各立行当’,俺倒是能听明白一些。”

还是那个平日里脑子比较活络的甲长李老四,第一个开口问道。

“您的意思,是不是就像那城里头的大商号,或同官府里的衙门一样。”

“干啥活计的,就专门归一拨人管,旁人不能随意插手?”

“对,老四哥说的有几分道理。”张大山点点头,“但也不全是。”

“俺的意思是,比如咱们这水碓磨坊,如今每日里前来磨米磨面的外村人也不少,活计也重。”

“光靠铁牛他们几个平日里帮着照看,或临时抓几个后生去顶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容易出岔子。”

“咱们就得从村里,挑选出那么三五个手脚勤快、心思也细密、还愿意学这门手艺、最重要的是人品得靠得住的年轻人。”

“让他们拜铁牛或者柱子为师,一门心思地,就专门负责这磨坊的日常看顾、操作和修补。”

“他们的嚼用,就从磨坊每月收上来的‘磨坊余利’里头出。”

“比如或每月固定给他们多少斤粮食,多少串铜钱,让他们能安心地把这份差事干好,不用再为家里的吃喝发愁。”

“这样一来,这磨坊就能时刻有人照应,运转也更顺畅,外村人来了,也能及时给人家把活计办妥当了,不耽误事儿。”

“这些人,就算是咱们青石村磨坊的‘专管伙计’了。”

他又指了指榨油工坊的方向。

“那榨油工坊呢,也是一个道理。”

“从油料的采集,比如组织人手上山打核桃、捡榛子,或各家各户按田亩交售一部分豆子、菜籽作为‘公中油料’,到油料的预处理(筛选、蒸炒、磨粉、包饼),再到最后的压榨、出油、以及油渣的再利用,这里头的门道也不少。”

“咱们也可以专门分拨出一组人来,比如五到七个,有负责采料的,有负责炮制的,有负责掌榨的,各管一摊,互相配合,把这榨油的活计,也给它拾掇得井井有条。”

“每个行当,都得有那么几个‘领头的师傅’和一帮‘得力的帮手’,才能把这营生做得长久,做得精细。”

张大山将自己的这个“专业化分工”的想法,仔仔细细地阐述了一遍。

众人听了,大多都觉得有道理。

毕竟,这“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他们这些庄稼人虽然说不出来,但心里头却是明白的。

让那些手笨脚拙的人去干细致活,让那些没耐性的人去守着个磨盘一天到晚地转,那肯定是不成的。

而且,这“专人专管”,也确实能让这活计干得更精细,更不容易出岔子。

“那或张先生,”另一个平日里比较较真的甲长,名叫王老五的,有些迟疑地问道。

“这人手是分拨出去了,也有了专管的伙计和帮手。”

“可这或干出来的活计,挣回来的钱粮,又该如何分派呢?”

“总不能还像以前那样,大家伙儿年底一块儿均摊吧?”

“那要是这样,那些成了‘专管伙计’的,每日里辛辛苦苦守着摊子,跟咱们这些只是偶尔去帮把手的人,拿一样的好处,怕是或有人要心里头不舒坦了。”

“可要是他们拿多了,咱们这些没能进到那‘行当’里头的人,又该咋办呢?”

这话,算是问到了点子上,也说出了不少人心里头的顾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