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办红白喜事,或有病人需要吃点精细的,也可以提前跟管事儿的说一声,酌情调整。”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大家伙儿都能用得上,也都能用得顺心,尽量别为了这点事儿,再起什么争执和不痛快。”
这个法子,听起来倒也公道,既考虑到了效率,也兼顾了人情,众人自然是无不点头称善。
“其次,这磨坊虽然是水力驱动,省了咱们不少力气。可它也不是铁打的,也不是能自个儿转动画磨盘的。”张大山继续说道,语气也变得更加郑重。
“它也需要人照看,需要人操作,更需要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所以,俺提议,咱们从村里选出几个手脚勤快、心思也细密、还多少懂点木工铁活、最重要的是人品得靠得住的年轻人,专门负责这磨坊的日常运转和看护管理。”
“比如,俺家铁牛和柱子,他们俩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这磨坊的建造,对这磨坊的构造和脾性最是熟悉。我看,就让他们俩,再加上张河兄弟家的二小子栓柱,三个人轮流值守。”
“他们的差事,就是负责每日里磨坊的启动、停机,检查水渠的通畅,清理磨盘的积垢,以及给那些转动的轴承、齿轮添点桐油、猪油啥的,确保它能顺顺当当地转起来,不出岔子。”
“当然,这些负责看护磨坊的人,也不能让他们白白出力,耽误了自家的活计。”
“俺的意思是,可以从村里的‘公仓’里,每月给他们拨付一定的粮食作为酬劳,或者按照他们值守的工时,给他们记上相应的‘集体贡献工分’,将来村里有了其他集体收益的时候,可以优先分红,或者减免他们一部分应尽的集体义务。”
这个提议,更是说到了大家伙儿的心坎里。
有专人负责,才能保证这“神仙磨坊”不出问题,大家伙儿也才能用得安心。
给负责的人发酬劳,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不然谁肯真心实意地去干这迎来送往、还得时刻操心的差事?
“再有,也是最要紧的一条,便是这磨坊的使用,也不是完全白给的,得有个章程,才能长久。”张大山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严肃了几分。
“咱们建这磨坊,前前后后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大伙儿心里头都有数。光是那两扇大磨盘,那些硬木齿轮,还有那水轮的主轴,那可都是好东西,金贵着呢。”
“这些东西,用久了,总会有磨损,总有需要修理替换的时候。要是没有个进项,光靠着村里这点底子,怕是用不了几年,这好好的磨坊就得趴窝了。”
“所以,俺提议,各家各户来磨坊加工粮食的时候,都得按照磨的粮食数量,拿出那么一丁点儿,比如每磨一百斤谷物,就自愿留下那么一斤半或者两斤,作为‘磨坊公积’,也叫‘磨损耗费’。”
“若是磨的是已经脱好壳的净米,那就可以少抽一点,比如每百斤抽个一斤左右。”
“这点粮食,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对于如今家家都有余粮的青石村村民来说,想必也都能承受得起。”
“而这些积少成多的‘公积粮’,则会由村里专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且识字的钱大爷,和账目清晰、为人也最是正直公道的张河兄弟,共同负责管理和记录。每隔一个月,就得向全村公示一次账目,让大家伙儿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笔‘公积粮’的主要用途,便是作为咱们这水碓磨坊日常维护、修理、更换零部件的专项资金。”
“确保这座‘神仙磨坊’能够长长久久地运转下去,持续不断地为大家伙儿服务。”
“若是将来这公积粮有所富余,那更好办了。咱们可以把它用作村里其他公益事业的开销,比如修桥铺路,给村里那些孤寡老人、残疾病弱的人家,提供一些额外的帮扶和救济。”
“这样一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