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阴阳气瓶伏打电堆(2 / 3)

>张念祖灵感迸,从道家“太极图”

汲取启示,摒弃单一水槽的粗糙设计,改用格物学院琉璃厂特制的小巧琉璃瓶。

他将一张铜片与铁片,用浸满浓矾水的麻布隔开,叠放成“铜-麻布-铁”

的基础单元,视之为最小的“阴阳合气”

体。

他反复试验麻布厚度与矾水浓度,确保单元间“生气”

稳定传递。

接着,他将数百个单元尾相连,层层叠加,如筑宝塔,码放在绝缘木材与桐油布制成的圆柱形容器中。

容器顶底各引一根铜线,称“阳极”

与“阴极”

设计过程中,张念祖数次失败。

初版单元因麻布过薄,矾水渗漏,导致“生气”

紊乱;后调整为厚麻布,却因绝缘不足,铜铁片间偶有短路。

他查阅祖父书房中的《周易》,从“阴阳相生”

中悟出平衡之道,选用桐油布增强绝缘,最终成功。

一个融合东方哲学与前沿科学的划时代明,在这小小实验室悄然诞生。

它如泉眼,源源不断产生“生气”

张念祖凝视这造型奇特、充满神秘美感的“瓶子”

,眼中满是骄傲:“上为阳,下为阴,阴阳合气,方生气流。”

“其形如阴阳鱼互抱,吾称其为‘阴阳鱼合气瓶’!”

此物,在另一世界,名曰伏打电堆!

“合气瓶”

诞生令三人兴奋不已,他们拥有稳定、持续的强大“生气”

源泉。

但新问题浮现。

“大哥,”

张文远指着半人高的“合气瓶”

,皱眉道,“此物虽生强气,然其强弱、流大小,吾等一无所知。”

“若冒然用之,恐有不测之祸。”

张开山的“舍身试电”

教训历历在目,如何测量与控制这神秘力量成为下一难关。

张文远以算学司“博士”

的智慧,从祖父“力可生气”

的点拨觅得灵感:“若‘力’可生‘气’,‘气’是否亦可显‘力’?”

他取来一根磁化、可自由转动的铁针(指南针),将“合气瓶”

两极引出的铜线靠近。

无“生气”

流过时,铁针纹丝不动;当铜线短接形成回路,“生气”

流动,铁针猛地偏转!

串联单元越多,“生气”

越强,偏转角度越大。

“我明白了!”

张文远激动得几乎跳起,“此乃‘无形之尺’,可衡量‘生气’强弱!”

他们明了世上最原始的电流表!

三人围绕“合气瓶”

展开进一步实验。

张文远记录每组单元的“生气”

强度,推导串联数量与偏转角度的关系,试图建立量化标准。

张开山尝试用锌片替代铁片,现“生气”

更强,振奋道:“锌片比铁片更得雷公欢心!”

张念祖优化容器,增强桐油布绝缘,防止“生气”

泄露。

他们现不同导线对“生气”

流动的阻碍不同。

粗短铜线几无变化,细长铁丝则使“生气”

衰减,且铁丝微微热。

张文远推测:“此阻碍,或为‘气’之流动受限,化为热量。”

他将此称为“阻气”

,后世名曰电阻。

一次实验中,他们将“合气瓶”

连接至细铜丝,铜丝热,出微弱红光!

虽瞬间断裂,三人欢呼雀跃,仿若窥见“气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