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o章 实用教育理念争锋(3 / 3)

唱一和。

村民们心里头那点对“四书五经”

的执念,也渐渐地淡了不少。

他们开始明白,这读书啊,不光是为了当官老爷。

更是为了能睁开眼睛看清这个世道,为了能用自个儿的双手,把这日子过得更明白,也更有滋味。

于是,青石村的蒙学堂里头,那教学的内容,也悄然生了一些变化。

除了那依旧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百家姓》之外。

周文轩还真个就照着张大山的意思,给那些大点的娃儿们,添上了算术课。

教他们认算盘,学那加减乘除的九九歌诀,还出些个简单的应用题让他们算。

比如“鸡兔同笼”

这种,倒是让那些个机灵的娃儿们,算得是不亦乐乎。

有时候,张大山得了空,也会跑到学堂里头,客串一把“先生”

他不会讲那些个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就给娃儿们讲讲那《青石农录》上记载的、关于各种庄稼的种植诀窍。

“你们看,这棉花为啥要打顶啊?就是不能让它光顾着往上长个儿,得让它多分杈,多结果……”

或者,指着那村里头的水车、磨盘,给他们解释解释那杠杆、齿轮的简单道理。

“你们看那水碓,为啥水流一冲,那大锤子就能自个儿个儿动起来砸东西?这里头啊,就有大学问……”

娃儿们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学问,那兴趣可比死记硬背那些听不懂的经文要大多了。

一个个都听得是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提出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来。

“张先生,为啥那水车轮子做成方的就不转,做成圆的就能转得那么快啊?”

“大山阿伯,这算盘珠子,为啥上面是两个,下面是五个啊?不能都是五个吗?”

对于这些问题,张大山也都耐着性子,用那最浅显易懂的话,给他们一一解答。

渐渐地,村民们也看见了这“实用教育”

带来的好处。

自家那些先前还调皮捣蛋的皮猴子,如今不仅认了不少字,会算简单的账目了。

甚至还能帮着家里头,合计合计地里头的收成,或者对那农具的使唤,提出些有用的改进建议来。

“嘿,俺家那小子,前儿个还跟我说,咱家那犁头角度不对,要是再往下掰那么一点点,就能更省力呢!”

一个汉子得意地跟旁人炫耀。

“俺家那丫头,如今也能帮着俺算布坊的工分了,一是一二是二,清清楚楚,再也不怕出错了!”

花儿布坊的一个妇人也笑着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