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先生尊称实至名归(3 / 5)

,简直是崇拜到了骨子里。

而铁牛和石头,如今也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好汉子了。

铁牛不仅把家里的农活和铁匠铺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在村里各项集体劳动中,充当着张大山的左膀右臂,威信日增。

石头则凭借着他那活络的头脑和日渐娴熟的经商技巧,开始尝试着将张家和村里的一些富余产品,比如药材、布匹、酒酱等,运到更远的集镇甚至县城去销售,为家里和村里开辟新的财源。

他们虽然也为父亲在村中日益崇高的声望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但在他们心中,张大山,先是他们的父亲,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是他们心中最可敬、也最可亲的人。

至于小山,他如今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秀才公”

了。

在外面,旁人称呼他“张相公”

或者“小山相公”

,那也是带着几分敬意的。

可回到了家里,在父亲面前,他依旧是那个恭恭敬敬、谨守礼数的儿子。

他会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听到的新见闻,说给父亲听。

也会在父亲研究那些“奇技淫巧”

遇到难题时,试着用自己所学的算学和格物知识,去帮着分析和理解。

他渐渐现,父亲脑海中那些看似“不合常理”

的念头和“古怪图样”

,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实用价值,竟然丝毫不逊于圣贤书中的微言大义。

这也让他在敬爱父亲之余,更多了几分对父亲那深不可测“学问”

的敬畏和好奇。

对于村民们这种称呼上的改变,张大山最初确实是有些不太适应,甚至还有些惶恐。

他总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来自后世的普通人,侥幸比这个时代的人多知道那么一点点前的知识和理念罢了。

“先生”

这个称呼,用在他身上,实在是有些承受不起。

他好几次都想跟大伙儿说,还是像以前那样,叫他“大山”

或者“大山哥”

来得亲近自然,也更自在。

可每次话到嘴边,瞅着村民们那一张张因为生活改善而重新焕出光彩的脸庞,瞅着他们眼神中那份真挚的、不掺杂任何虚伪和功利的敬意。

他又把话给咽了回去。

他知道,这个称呼,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是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付出,换来的认可。

他若是刻意拒绝,反而会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可能还会伤了大家伙儿的心,让他们觉得他看不起他们,或者不愿意再带领他们了。

更重要的是,他也渐渐意识到。

这个“张先生”

的称呼,在无形之中,也赋予了他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权威”

和“责任”

当他再以“张先生”

的身份,去安排村里的事务,去调解邻里的纠纷,去规划村庄的未来时。

他说出来的话,似乎也比以前更有分量,更容易得到大家伙儿的理解和不折不扣的执行。

这对于他接下来要推行的、更多更大胆的“乡村振兴”

计划,无疑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于是,他便也渐渐地,默认了这个称呼。

只是,在面对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比如钱大爷他们时,他依旧会执意让他们称呼自己的名字,或者干脆就让他们喊自己“大山小子”

他不想因为一个称呼,而乱了辈分,失了那份淳朴的乡情。

“张先生,您瞅瞅,俺家这新打的谷子,是不是比去年那会儿还要饱满些?这都托了您的福啊!”

这日,张大山正在村口那片新开辟出来的、专门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