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是上帝干的?还是外星人?(4 / 6)

sp;  全场寂静。

    那一刻,仿佛时间断裂。我分明看见,供桌上的七双泥鞋同时轻轻震了一下,像是回应着屏幕中的誓言。

    放映结束,没人起身。许久,有个小女孩低声问:“叔叔,她们真的……都变成树了吗?”

    我望向窗外。月光下,那瓶“不死桃之根土”静静立着,红土表面似乎有极细微的裂纹,像是有什么正在酝酿破土。

    “她们没有变成树。”我说,“她们本来就是树。只是我们太久没抬头,忘了仰望。”

    第二天清晨,我照例煮面。刚摆好碗筷,门外传来一阵??声。低头一看,门槛外放着一只竹篮,里面是一双崭新的蓝布鞋??尺码很小,显然是给孩子做的。鞋面上用彩线绣着一行小字:“给昭昭,奶奶的手艺还没丢。”

    我愣住。这是赵文娟的母亲?可她从未露面……

    正疑惑间,林小满打来电话,语气激动:“北京纺织博物馆刚送来一批新整理的档案!其中有一份1968年的培训名单,上面写着:**陈玉梅,兼任‘青年女工刺绣速成班’讲师;学员:赵桂兰(备注:孕期休学)**。”

    赵桂兰?我心跳骤停。

    赵文娟的母亲,名叫赵桂兰。她竟是陈玉梅的学生!

    难怪她会做那样的鞋。难怪她从未提起过往。那一辈人,太多故事被压在心底,连亲人都不敢言说。

    我抱着竹篮走进馆内,将小鞋放在供桌上。阳光穿过玻璃瓶,照在那双泥鞋上,影子拉长,竟与小鞋的轮廓完全重合,仿佛一代人的脚印,终于踏上了另一代人的起点。

    中午时分,小学生“寻名小队”又有了新发现。他们在巷尾一户老宅院里,从一口尘封多年的樟木箱底,翻出一本塑料封皮的日记本。主人是个已故的老校工,名叫吴志远,解放初期曾在南锣鼓巷小学任教。

    日记本最后一页写着:

    >“1958年9月1日,今日接收七名失学女童入学,皆为城郊贫户之女。校长令我暂授识字课。其中一人名陈玉梅,眼神倔强,问我:‘老师,穷人也能写书吗?’我答:‘能,只要你不停笔。’

    >

    >她当场掏出铅笔,在课本空白处写下第一句话:

    >‘我要用针脚写一部永远不会被烧掉的书。’

    >

    >我不知她日后命运如何,但每当听见雨打屋檐,总觉得那是她在敲打我的良心??提醒我,教育的意义,不只是识字,更是让人敢于留下名字。”

    我读完,久久不能言语。

    原来一切都有源头。那七个少女的故事,始于一间普通教室,始于一句朴素的提问,始于一个老师无意间的回答。

    我立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