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我要进京!告御状(2 / 5)

赴大理奔丧,身份为‘亲属’。同年与当地一名中学教师林振声登记结婚,次年迁居北京。林振声……曾任南锣鼓巷派出所户籍警。”

    我浑身一震。林振声??林小树的外公!难怪他能接触到李志国案的内部文件,也难怪他最终选择沉默与守护。他娶了沈昭华的姐姐,成了那段历史最沉默的见证者,也将那份爱意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而林小树,竟是沈昭与李志国爱情的间接继承者。他送来的模具,是否正是沈昭留下的遗物?他外婆所说的“有些东西断了,就得有人接着做下去”,原来不只是指徽章的工艺,更是指一种精神的传递。

    我蹲回林小满面前,握住她的手:“你想不想,知道你外婆和你外公的故事?”

    她用力点头。

    我带她来到“未达之信”展区,启动互动屏幕,输入“沈昭华”与“李志国”。系统跳出一段从未公开的音频,来源标注为:“私人捐赠?匿名?2023年冬”。

    按下播放键,苍老而颤抖的声音缓缓响起:

    >“志国,我到大理了。

    >梅花开了,是你最喜欢的品种。

    >我按你说的,不逃,就在这里种花。

    >每个来的孩子,我都让他们写下名字,

    >不是病历,是‘存在证明’。

    >今天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写完第一行就哭了。

    >他说:‘原来我可以不用假装。’

    >我把你的照片放在诊室角落,

    >告诉他们,这是我的老师,

    >他教会我,医者的第一课,

    >是承认他人有痛苦的权利。

    >……

    >如果有一天,这世界允许我们公开相认,

    >请让我们的墓碑并肩而立,

    >刻同一首诗:

    >‘爱是长河,非一时浪涌。’”

    录音结束,展厅一片寂静。林小满的眼泪无声滑落,她忽然跑向那块无名石碑的复制品,伸手抚摸上面的诗句,喃喃道:“外婆每年春天都念这句……我一直以为是唐诗。”

    我轻轻搂住她:“这不是诗,是一个承诺。而你,就是这个承诺活下来的证据。”

    当天下午,我召集纪念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林小满坐在角落,认真听着每一个词。我提出一项计划:“我们要启动‘回声行动’??将《沈昭档案》中的三百七十二位患者,逐一追溯其后代或亲属,邀请他们讲述后续故事。这不是为了控诉,而是为了让那些被压抑的生命,真正完成一次‘被看见’的旅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